A. |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 B. | 光化学烟雾---二氧化氮 | ||
C. | 酸雨---二氧化碳 | D. | 赤潮---含氮、磷的物质 |
分析 A.二氧化碳主要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B.氮氧化物为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C.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有关;
D.N、P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为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除此之外还有甲烷等,故A正确;
B.氮氧化物为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故B正确;
C.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有关,与二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赤潮是因为N、P元素过剩,导致藻类疯长,引起水中缺氧,生物大量死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化学名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环境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水华、赤潮等环境污染问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最多可形成胶体粒子数为NA | |
B. | 4.6 g Na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2NA | |
C. | 1L 0.1mol•L-1的Na2CO3中CO32-数目小于0.1 NA | |
D. | 常温下,22g CO2含碳氧双键数目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1O- | |
B. | 溴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2Br-+Cl2═2Cl-+Br2 | |
C. |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SO42-+Ba2++OH-═H2O+BaSO42-↓ | |
D. | 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盐酸中:CO32-+2H+═CO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酸性KMnO4溶液能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 |
B. | 用图所示方法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 |
C. | 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不能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 |
D. | 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一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3CH2CH2Cl+NaOH $→_{△}^{水}$CH3CH=CH2↑+NaCl+H2O | |
B.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6H5O-+CO2+H2O→C6H5OH+HCO3- | |
C. | 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新制碱性Cu(OH)2悬浊液并加热HCHO+2 Cu(OH)2+OH-$\stackrel{△}{→}$ HCOO-+Cu2O↓+3H2O | |
D. |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D |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有还原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