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化合物B2E为离子化合物,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单质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芯片;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的相同,其余各内层轨道均充满电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E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S<N.
(2)氢化物A2H4分子中A原子采取sp3杂化.
(3)元素F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B族,二价阳离子F2+与过量的A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
(4)元素A和C可形成一种新型化合物材料,其晶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其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5)A、F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的立方晶胞(其中A显-3价,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则其化学式为Cu3N.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距离最近的两个F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则该化合物的晶胞密度为(用含a和NA的代数式表示)$\frac{103\sqrt{2}}{2{a}^{3}{N}_{A}}$g/cm3

分析 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s能级上最多排列2个电子,所以n=2,A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N元素;
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C为Al元素;D单质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芯片,则D为Si元素,E为非金属元素,化合物B2E为离子化合物,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E为S元素,则B为Na元素;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的相同,其余各内层轨道均充满电子,则F为Cu元素;
(1)A、B、E分别是N、Na、S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2)氢化物N2H4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据此判断A原子杂化方式;
(3)F是Cu元素,元素F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B族,二价铜离子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
(4)元素N和Al形成一种新型化合物材料,其晶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说明该化合物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含有共价键;
(5)N、Cu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利用均摊法确定化学式;
距离最近的两个F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则晶胞边长为$\sqrt{2}$acm,晶胞体积=($\sqrt{2}$acm)3,根据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s能级上最多排列2个电子,所以n=2,A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N元素;
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C为Al元素;D单质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芯片,则D为Si元素,E为非金属元素,化合物B2E为离子化合物,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E为S元素,则B为Na元素;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的相同,其余各内层轨道均充满电子,则F为Cu元素;
(1)A、B、E分别是N、Na、S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顺序是Na<S<N,故答案为:Na<S<N;
(2)氢化物N2H4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则A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故答案为:sp3
(3)F是Cu元素,元素F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B族,二价铜离子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IB族;Cu2++4NH3•H2O=[Cu(NH34]2++4H2O;
(4)元素N和Al形成一种新型化合物材料,其晶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说明该化合物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含有共价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
(5)N、Cu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Cu原子个数=12×$\frac{1}{4}$=3、N原子个数=8×$\frac{1}{8}$=1,所以其化学式为Cu3N;
距离最近的两个F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则晶胞边长为$\sqrt{2}$acm,晶胞体积=($\sqrt{2}$acm)3,ρ=$\frac{m}{V}$=$\frac{\frac{64×3+14}{{N}_{A}}}{(\sqrt{2}a)^{3}}$g/cm3=$\frac{103\sqrt{2}}{2{a}^{3}{N}_{A}}$g/cm3
故答案为:Cu3N;$\frac{103\sqrt{2}}{2{a}^{3}{N}_{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化学键判断、配合物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子杂化、电离能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明确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晶胞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已知:2SO2(g)+O2(g)?2SO3(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SO2转化率的是(  )
A.加催化剂B.降低温度C.减小压强D.加入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与科学、技术、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造燃油
C.铁粉、生石灰、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欲配制1.0mol/L 的NaOH溶液250mL,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0.0g,药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2)称量后,配制此溶液最主要的仪器名称是250mL容量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铁、铝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若铝和铁的物质的量相等,前后两次生成气体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溶液B中阴离子除OH-外还有AlO2-.溶液D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主要为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硫酸盐RSO4在t℃时溶解度为31.7g,在t℃时取足量RSO4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8.00g无水RSO4后,析出24.6g RSO4•7H2O晶体,则R为(  )
A.ZnB.CuC.Fe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所以工业上常选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其原理是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某课外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示意图.
(1)氯化铁能用作水处理剂的原因是Fe3++3H2O=Fe(OH)3(胶体)+3H+,Fe(OH)3胶体能吸附并沉降水中悬浮的物质(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2)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C;
A.BaSO4    B.CH3CH2OH     C.Na2SO4D.NaOH
(3)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ⅠFe-2e-=Fe2+,Ⅱ2H2O-4e-=4H++O2↑;
(4)电极反应Ⅰ和Ⅱ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10H2O+O2=4Fe(OH)3↓+8H+
(5)该燃料电池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作电极.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如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绿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问题1】绿矾晶体(FeSO4•7H2O)由于保存不妥或长久放置,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为探究绿矾样品的变质情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取少量绿矾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配成溶液.
(1)方案1: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KSCN试剂(写化学式),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实验结论:证明绿矾样品已被氧化.
(2)方案2: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褪色.实验结论:证明绿矾样品完全被氧化.
(3)使用FeSO4时,如要防止Fe3+的干扰,可以加入适量铁粉进行除杂,写出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
(4)要从FeSO4溶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B(此空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烧杯      D.玻璃棒
【问题2】灼烧绿矾的反应方程式: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工业上常通过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为检验FeSO4高温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SO3,进行如下实验:将FeSO4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I中氯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氯化钡溶液足量,将最后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重为2.33克,则灼烧绿矾的过程中转移了0.02mol的电子.
(2)装置II中试剂为品红溶液,其作用是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SO2
(3)装置III中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厨房中常见物质,溶于水之后形成的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食醋B.食盐C.淀粉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