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稀硫酸,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各题:
(1)在探究原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关系时,某同学设计了用铝片、铜片作电极,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则铜片为原电池的
负极
负极
极,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4H++2NO3-+2e-=2NO2↑+2H2O
4H++2NO3-+2e-=2NO2↑+2H2O

(2)通过
电解池
电解池
装置(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可以实现如下反应:
Cu+2H2O═Cu(OH)2+H2
该装置应以铜为
阳极
阳极
极,并可选用下列溶液中的
BD
BD
为电解质溶液(填符号).
A.H2SO4溶液    B.NaOH溶液    C.CuSO4溶液    D.NaCl溶液
(3)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电解过程中,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Cl2↑+H2↑+2OH-
2Cl-+2H2O=Cl2↑+H2↑+2OH-

若乙烧杯中D极上产生224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甲烧杯中B极上可析出铜
0.64
0.64
g(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           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5%H2O2溶液和 5mL
10%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FeCl3 
.
 
2H2O+O2
2H2O2
 FeCl3 
.
 
2H2O+O2

(2)实验①的目的是
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mL H2O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C点的即时速率
C点的即时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是SO2本身具有的还是SO2与水作用的产物具有的,他们查阅资料知品红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红色溶液.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认为由广口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甲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2)乙同学通过分析指出甲同学的装置图有两处不合理,并进行了修改,修改的内容:
 

按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SO2以大约每分钟200个气泡的速率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20分钟后溶液仍不褪色,由此知,品红的褪色不是
 
直接导致的.随后乙同学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提出了如下三种假设:
假设一:是HSO
 
-
3

假设二:是SO
 
2-
3

假设三:
 

(3)为验证自己的假设,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mL相同浓度的品红的酒精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SO3、NaHSO3固体,振荡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液体均褪色,对此他们得出使品红褪色的粒子是HSO
 
-
3
、SO
 
2-
3
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4)为了进一步进行探究,丙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取相同浓度的品红的酒精溶液各10mL分别置于两个小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同时一次陛性地加久10mL 0.1mol/L Na2SO3、10mL 0.1mol/LNaHSO3溶液,发现加入Na2SO3溶液的褪色较快.对此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

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

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

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

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