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混合物A,含有Al2O3、Fe2O3和KAl(SO42,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溶液和不溶物或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过滤,这种方法所用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外,还需玻璃棒、漏斗.
(2)判断并写出下列B、C、D所含物质的化学式:BAl2O3和Fe2O3,CFe2O3,DAl(OH)3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Al3++3 NH3•H2O=Al(OH)3↓+3 NH4+
(4)检验溶液E中含有SO42-的操作为取少量溶液E于试管,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少量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E含SO42-

分析 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将A溶于水,然后过滤得到沉淀B为Al2O3和Fe2O3,滤液中含有KAl(SO42,向沉淀B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Al2O3+2OH-=2AlO2-+H2O,过滤得到沉淀C为Fe2O3,滤液中含有Al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生反应AlO2-+H2O+H+=Al(OH)3↓,得到的沉淀D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发生反应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所以固体F是Al2O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铝离子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D,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滤液E中溶质为NH3﹒H2O、K2SO4、(NH42SO4,依据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操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将A溶于水,然后过滤得到沉淀B为Al2O3和Fe2O3,滤液中含有KAl(SO42,向沉淀B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Al2O3+2OH-=2AlO2-+H2O,过滤得到沉淀C为Fe2O3,滤液中含有Al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生反应AlO2-+H2O+H+=Al(OH)3↓,得到的沉淀D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发生反应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所以固体F是Al2O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铝离子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D,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滤液E中溶质为NH3﹒H2O、K2SO4、(NH42SO4,依据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操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所以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过滤,这种方法所用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为:过滤,玻璃棒、漏斗;
(2)上述分析可知,B为Al2O3和Fe2O3,C为Fe2O3,D为Al(OH)3
故答案为:Al2O3和Fe2O3,Fe2O3,Al(OH)3
(3)反应①为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
反应②为铝离子和一水合氨的反应,生成铵盐和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2O3+2NaOH=2NaAlO2+H2O;   Al3++3 NH3•H2O=Al(OH)3↓+3 NH4+
(4)检验溶液E中含有SO42-的操作为取少量溶液E于试管,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少量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E含SO42-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E于试管,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少量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E含SO4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基本操作、物质的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离方法的选取、物质成分判断,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的两性,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的碳原子总数为0.1 NA
B.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C.1 mol-OH中电子数为10 NA
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试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①,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ABCD.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NaOH中混有K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22.60 mLmL.
(4)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0.2000mol/L.
滴定次数待测体积(mL)标准烧碱体积(mL)
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20.000.4020.40
第二次20.002.0024.10
第三次20.004.00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1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ECDBAGF.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成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偏大(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配制准确浓度的稀H2SO4溶液,必须使用的主要容器是100mL容量瓶.
(4)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乙(选填“甲”或“乙”)中.
(5)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H2SO4溶液浓度测定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4.2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
实验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取2mL 1mol•L-1 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3滴(1滴约为0.05mL,下同).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 KSCN溶液.ⅱ.溶液不显红色.
①写出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Fe3+
③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
实验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取2mL 0.1mol•L-1 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3滴.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 KSCN溶液.ⅱ.溶液显红色.
ⅲ.继续加入2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ⅲ.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本实验改用0.1mol•L-1 KI溶液的目的是提高平衡时溶液中的c(Fe3+).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4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平衡1:2Fe3++2I-?2Fe2++I2平衡2:Fe3++3SCN-?Fe(SCN)3加入CCl4后,I2被CCl4萃取,平衡1正向移动,或c(Fe3+)降低,平衡2逆向移动,或c[Fe(SCN)3]降低,所以红色消失.
(2)甲同学认为“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I2、I3-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I2+I- I3-.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①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实验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取1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mL CCl4,振荡、静置.ⅰ.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ⅱ.取1mL饱和碘水,加入2mL CCl4,振荡、静置.ⅱ.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3的结论是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②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I2+I-?I3-的存在.
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m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加入1mL0.1mol•L-1KI溶液,振荡、静置.
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试管1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试管2中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红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用铝土矿 (主要成分为Al2O3、Fe2O${\;}_{{\;}_{3}}$、SiO2)提取氧化铝做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第一步在铝土矿中加入盐酸后的实验基本操作是过滤,若在固体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反应,若会,则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2O
(2)验证滤液A中是否含Fe3+,可取少量滤液A并加入硫氰化钾(填试剂化学式),现象是取少量滤液A,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Fe3+,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Fe3+
(3)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否(填“是”“否”)有氧化还原反应;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1)甲中的现象是纸花颜色由紫变红.
(2)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100mL 1.0mol/L稀硫酸时,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会使所配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内壁沾有水滴没有烘干就进行配制
B.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洒落
C.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与苯酚进行分离,可采取以如图示方法及操作.

(1)写出物质①和⑤的化学式:①NaOH,⑤CO2
(2)写出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②分液,③分馏.
(3)混合物中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层液体④通人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用编号回答)⑥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