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由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B.某溶液中滴加NaOH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则原溶液有Fe2+,无Fe3+
C.将CO2通入某溶液中,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不含Ba2+或Ca2+
D.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有Na+无K+

分析 A.CCl4层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碘单质;
B.如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
C.如溶液不呈碱性,则不生成沉淀;
D.检验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解答 解:A.CCl4层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碘单质,碘离子为无色,故A错误;
B.如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故B正确;
C.如溶液不呈碱性,则不生成沉淀,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等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故C错误;
D.检验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及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B.1mol CO2的体积约为22.4L
C.1mol CO2的质量是44g/mol
D.1mol C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
2C(s)+O2(g)═2CO(g),△H=-220.6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C(s)+H2O(g)═CO(g)+H2(g),△H=akJ•mol-1
则 a 为(  )
A.?263B.+263C.?352.1D.+13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下列物质均为常见物质或它们的溶液,其中A为淡黄色固休,C、X均为无色气体,Z为浅绿色溶液,D为一种常见的强碱.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部分产物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2O2,BNa2CO3DNaOH
(2)A与SO3(g)的反应类似于A与X的反应,请写出A与SO3(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向Z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写出检验Z中阳离子是否反应充全所需试剂:K3Fe(CN)6
(4)物质E转化为物质F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
(5)①向含10gD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里的X,完全反应后,在低温条件下蒸发结晶,最终得到14.8g固体.①简述蒸发结晶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理由:避免碳酸氢钠在温度过高时分解(用必要已文字回答)
②所得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Na2CO3和NaHC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2CO3):n(NaHCO3)=2:1.(若固体为单一物质,则不填此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泥浆B.Fe(OH)3 胶体C.酒精D.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一定温度下,水存在H2O?H++OH-△H=Q(Q>0)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w减小
B.将水加热,Kw增大,pH减小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和Kw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置换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单质甲、乙和化合物A、B为中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两种元素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化合物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则单质甲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这个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H2O(填化学式)
(2)若甲是一种金属单质,在高温条件下,本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相同质量的甲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3)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白色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和解决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问题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

(1)在海洋中化石燃料转化为地质碳酸盐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或裂解反应.
(2)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同时,还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CO2,要使化石燃料充分燃烧,需测定煤或石油中的含碳量:将a g的样品进行充分燃烧,测定所得气体 ( CO2、SO2、NO2、N2、O2 ) 中CO2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 所用试剂均过量 ):

①混合气体通过A和B的目的是除去SO2、NO2,防止对Ba(OH)2吸收CO2造成干扰
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C,造成测碳量产生误差
③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向装置中通入N2,其目的是将装置A、B中的气体赶入装置C中,确保CO2被完全吸收.
④用x mol/L HCl溶液滴定装置C中过量的Ba(OH)2,消耗y mLHCl溶液,a g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b-\frac{1}{2}xy×1{0}^{-3})×12}{a}$×100%(列出计算式).
(4)用稀氨水喷雾捕集CO2最终可得产品NH4HCO3.在捕集时,气相中有中间体 NH2COONH4(氨基甲酸铵)生成.现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见表. ( t1 <t2 <t3
温度(℃)
CO2 浓度
(mol/L)
时间(min)
152535
0000
t13×10-30.9×10-22.7×10-2
t21×10-31.6×10-23.1×10-2
t31×10-31.6×10-23.1×10-2
①在15℃,用 NH3 的浓度变化表示 0~t1 时间段的反应速率为:$\frac{6×1{0}^{-3}}{{t}_{1}}$mol/(L•min)
②能证明该反应在t2时刻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 c(选填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 NH3、CO2物质的量比为 2:1
c.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d.生成CO2的速率与消耗NH3速率相等
(5)用一种钾盐的酸性水溶液作电解质,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其原理见图2).铂电极是阳(填“阴”或“阳”)极;在铜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式是2CO2+12H++12e -═C2H4+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方便快捷,可以直接在容量瓶内进行固体溶解
D.定容结束后,为了使溶液均匀,手握瓶颈,左右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