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工业上用铁屑还原法制备碘化钠的主要流程如图:

(1)碘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ⅦA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I2+6NaOH═5NaI+NaIO3+3H2O;
(3)判断反应①中碘是否已完全反应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还未反应完,若无现象,说明已完全反应;
(4)将滤液在低温下分离出NaI样品的过程中,要防止NaI被氧化,采取的措施最好是隔绝空气;
(5)某同推测步骤③中得到的白色晶体是NaI、NaIO3和NaOH的混合物,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推测正确.
已知:IO3-+5I-+6H+=3I2+3H2O;NaIO3水溶液呈中性.
限选试剂:1mol/LH2SO4,2mol/LHNO3、淀粉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其它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将白色晶体溶于水,并滴2滴淀粉溶液得到无色溶液/
取少量溶液液于试管A中,加入足量的1mol/LH2SO4溶液显蓝色溶液中含IO3-
另取少量溶液液于试管B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中含大量0H-
要得到更纯的NaI,还需进一步的操作是重结晶(填操作名称)

分析 由制备流程可知,碘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3,加入Fe与Na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I、氢氧化铁,过滤后得到的NaI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NaI.
(1)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第ⅦA族;
(2)反应①为碘单质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元素均是I元素,化合价由0价分别变化为+5价、-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
(3)判断反应①中碘是否反应完全,本质为检验碘单质的存在,碘与淀粉作用显示蓝色,碘在四氯化碳中易溶,在四氯化碳中显示紫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4)考虑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
(5)NaIO3的检验可以根据碘酸根离子与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然后通过淀粉来检验碘单质的存在,从而确定碘酸钠的存在;NaOH溶液的存在可以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氢氧化钠的存在;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解答 解:由制备流程可知,碘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3,加入Fe与Na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I、氢氧化铁,过滤后得到的NaI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NaI;
(1)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第ⅦA族;
故答案为:五;ⅦA;
(2)反应①为碘单质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元素均是I元素,化合价升高的I元素对应的产物NaIO3,化合价降低的I元素对应的产物为NaI,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所以在反应的3molI2中,有$\frac{1}{3}$mol的I2做还原剂,有$\frac{5}{3}$mol的I2做氧化剂,反应的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
故答案为:3I2+6NaOH═5NaI+NaIO3+3H2O;
(3 )淀粉遇碘变蓝,反应后加淀粉无现象即可说明反应结束,则判断反应中碘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未变蓝,则证明碘已反应完全;反之,碘未反应完全,(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CCl4,振荡、静置,若下层液体呈无色,证明碘已反应完全;若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证明碘未反应完全);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还未反应完,若无现象,说明已完全反应;
(4)低温下分离出NaI样品的过程中,要防止Na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要隔绝空气;
故答案为:隔绝空气;
(5)NaIO3的检验可以根据碘酸根离子与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然后通过淀粉来检验碘单质的存在,从而确定碘酸钠的存在;NaOH溶液的存在可以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白色晶体溶于水,并滴2滴淀粉溶液,得到无色溶液,然后用两支试管分别取两溶液少许,在第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如果存在碘酸钠,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遇淀粉变蓝色,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入无色的酚酞,如果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的存在;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的1 mol/LH2SO4,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重结晶.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明确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及操作为解答的关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碘的特性,有关实验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考察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水的电离平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H+)=$\sqrt{{K}_{W}}$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将水加热,Kw增大,pH增大,仍呈中性
C.向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将减小
D.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液的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1.85g含锌、铁、铜的合金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完毕后,得448mL(标况)氢气,关于此合金的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中铁、锌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02mol
B.合金中铜的质量无法确定
C.合金中铁、铜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01mol
D.1.30g>铁和锌质量之和>1.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细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等,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3-103.0%),工艺流程为: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l  35.5  Ca  40  O 16  )
(1)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2)过滤时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普通漏斗.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Fe(OH)3、Al(OH)3
(3)酸化时加盐酸的目的为:①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②防止Ca2+在蒸发时发生水解.
(4)为什么蒸发结晶要保持在160℃:温度太高CaCl2•2H2O会失水.
(5)为测定样品中CaCl2•2H2O的含量,称取0.7522g样品并配成250mL溶液,分别取该溶液25.00mL于三个锥形瓶中,用0.04mol/LAgNO3溶液进行三次滴定,消耗 AgN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39mL.
①通过计算,样品中含CaCl2•2H2O的质量分数$\frac{0.04mol/L×0.02039L×\frac{1}{2}×\frac{250}{25}×147g/mol}{0.7522g}$×100%.(只写计算式不计算结果).
②若所测样品 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忽略其它实验误差),可能的原因之一为Na+没除去析出NaCl,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冬季是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_{△}^{催化剂}$ 2CO2(g)+N2(g)
①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 NO和1.2mol CO,开始反应至2min时测得CO转化率为20%,则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03mol/(L.min).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frac{{p}^{2}(C{O}_{2})P({N}_{2})}{{P}^{2}(NO)×{P}^{2}(CO)}$.
③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填“>”、“<”)
④在某一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CO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已知:t2-t1=t3-t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填编号)

A.反应在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速率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
D.NO的转化率:t1~t2>t2~t3
(2)使用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工厂用水煤气为原料合成甲醇,恒温条件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到达平衡时,测得CO、H2、CH3OH分别为1mol、1mol、1mol,容器的体积为3L,现往容器中继续通入3mol CO,此时v(正)=v(逆)(填“>”、“<”或“=”),判断的理由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frac{1}{3}}{\frac{1}{3}×(\frac{1}{3})^{2}}$=9,通入3mol CO瞬间体积变为3L×$\frac{6}{3}$=6L,浓度商Qc=$\frac{\frac{1}{6}}{\frac{4}{6}×(\frac{1}{6})^{2}}$=9=K,平衡不移动;.
(3)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frac{n({H}_{2})}{n(CO)}$的变化曲线如图2:
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a>b>c.
②某温度下,将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BD
A.P3>P2,T3>T2B.P1>P3,T1>T3
C.P2>P4,T4>T2D.P1>P4,T2>T3
③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一氧化碳和氢 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D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E.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F.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58kJ/mol
③CO2(g)+H2(g)?CO(g)+H2O(g)△H3=+41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CO2的电子式是
(2)△H1=+41kJ/mol,①反应正向的熵变△S<0(填>、<或=).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合成甲醇(上述②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T1、T2对反应的影响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frac{{n}_{A}}{{t}_{A}}$mol/(L•min)
②当v(CH3OH)=v(H2O)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点大于B点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n(H2)与n(CH3OH)比值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2molCO2和6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上述②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50%,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frac{3}{4}$;T1温度,反应CH3OH(g)+H2O(g)?CO2(g)+3H2(g)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
(1)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H2↑.
(2)电子的流向:Mg流向Al.
(3)若将稀硫酸换成KOH溶液,则电流的方向为Mg流向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为负极,Cu为正极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D.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