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c;A、B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B都是惰性电极,c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U形管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B 极(填“A”或“B”)附近先呈红色;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2)若要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电解液c选用CuSO4溶液,则:
①A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②B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在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液中伴随有Al3+、Zn2+产生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3)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阴极析出Cu的质量为12.8g,则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4)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分析 (1)根据电流方向知,a是正极,b是负极,电解氯化钠溶液,在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回答;
(2)电解精炼中,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
a.电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在电解精炼过程中,阳极上金属放电;
c.溶液中Cu2+向阴极移动;
d.在阳极的底部可回收不活泼金属;
(3)根据转移电子相等计算;
(4)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只能设计成电解池,失电子的金属作阳极,反应方程式中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 解:(1)根据电流方向知,a是正极,A是阳极,b是负极,B是阴极,电解氯化钠溶液,在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产生氯气,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产生氢气,该电极附近产生高浓度的氢氧化钠,遇到酚酞显示红色,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氧气,即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故答案为:B;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2)①电解精炼中,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A是阳极,则A极材料是粗铜,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答案为:Cu-2e-=Cu2+
②B是阴极,B材料是粗铜,该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金属铜,即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答案为:Cu2++2e-=Cu;
③a.电能大多转化为化学能,但是还有热能的产生,故错误;
b.在电解精炼过程中,在阳极上,比金属铜活泼的Al、Zn小于金属铜失电子,所以电解液中伴随有Al3+、Zn2+产生,故正确;
c.溶液中Cu2+向阴极移动,故错误;
d.在阳极上,活泼性较差的Ag、Pt、Au形成阳极泥,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故正确.
故选bd;
(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1mol氧气需要4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frac{\frac{12.6g}{64g/mol}×2}{4}$×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24;
(4)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只能设计成电解池,失电子的金属作阳极,反应方程式中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若将该反应设计为电解池,其电解质溶液需用稀硫酸,阳极材料是用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O2+4H++4e-=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正确判断阴阳极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4O3
B.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C.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
D.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阅读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
(1)X、Y、Z、W是常见短周期元素,其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X一定不是AD(填序号)A.氢   B.碳   C.氧   D.硫
(2)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可能.
(3)向上述四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Mg(OH)2
(4)向上述四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
X与W同主族.X为碳(填名称),X的单质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列烷烃进行一氯取代后,各生成几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1)CH3CH2CH2CH32种;
(2)(CH3CH22CHCH34种;
(3)(CH32CHCH2CH(CH323种;
(4)(CH33C(CH22CH3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18H8O8
B.1molM最多可与3molNa反应
C.一个M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两个羧基
D.M可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对大气污染物SO2、CO、NOx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是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①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②C(s)+$\frac{1}{2}$O2(g)═CO(g)△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
(2)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光气(COCl2).图1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2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固定体积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mol•L-1•min-1
②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填字母)
A.体系中Cl2的转化率不变          B.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C.每消耗1mol CO的同时生成1mol COCl2   D.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③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 T(15)
(填“<”、“>”或“=”).
④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7min 向体系中加入这三种物质各2mol,则平衡向右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3)若往20mL 0.0lmol•L-l的弱酸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②③
①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1
②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
③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
④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N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2SO2(g)+O2(g)?2SO3(g)△H=-167kJ/mol,同温下,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2molSO2、1molO2和1molSO3、1molSO2、0.5mol当它们分别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和Q2KJ,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Q2=$\frac{1}{2}$ Q1=98.5B.Q2=$\frac{1}{2}$ Q1<98.5C.Q2<$\frac{1}{2}$ Q1<98.5D.$\frac{1}{2}$Q1<Q2<9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以结构式表示的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