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天然海水中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火力发电燃煤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海水pH≈8的原因是由于海水中的CO32-、HCO3-水解
B.“氧化”是利用氧气将H2SO3、HSO3-、SO32-等氧化生成SO42-
C.“反应、稀释”时加天然海水的目的是防止净化海水时生成沉淀
D.“排放”出来的海水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相同.

分析 A.根据海水中的离子是否水解进行解答;
B.根据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H2SO3氧化来分析;
C.利用酸碱反应分析混合的目的;
D.“排放”出来的海水体积与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的体积不同.

解答 解:A.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在这些离子中能发生水解的是CO32-、HCO-3离子,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它们水解呈碱性,所以天然海水的pH≈8,呈弱碱性,故A正确;
B.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要用O2进行氧化处理,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具有还原性,所以氧气将H2SO3、HSO3-、SO32-等氧化为硫酸,如亚硫酸被氧化的反应为2H2SO3+O2=2H2SO4,故B正确;
C.氧化后的“海水”需要用大量的天然海水与之混合后才能排放,是因中和稀释经氧气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H+),故C错误;
D.从框图可知:排放”出来的海水,是经过加天然海水中和、稀释经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后排放的,溶液的体积显然比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大,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排放出来的海水中浓度小,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含硫烟气的处理,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框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查阅资料知
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①2NO(g)?N2O2(g)(快)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H1<0
②N2O2(g)+O2(g)?2NO2(g)(慢) v2正=k2正c(N2O2)c(O2)   v2逆=k2逆c2(NO2)△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O(g)+O2(g)?2NO2(g)的△H=△H1+△H2(用含△H1和△H2的式子表示).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反应①的活化能E1与反应②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E2(填“>”、“<”或“=”).
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填字母).
(3)工业上可用氨水作为NO2的吸收剂,NO2通入氨水发生的反应:2NO2+2NH3•H2O=NH4NO3+NH4NO2+H2O.若反应后的溶液滴入甲基橙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且c(NH4+)<c(NO3-)+c(NO2-)(填“>”“<”或“=”).
(4)工业上也可用电解法处理氮氧化物(用NOX表示)的污染.电解池如图2所示,阴阳电极间是新型固体氧化物陶瓷,在一定条件下可传导O2-.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NOx+4xe-=N2+2xO2-.阳极产生的气体N的化学式是O2
(5)某温度时,亚硝酸银AgNO2的 Ksp=9.0×10-4、Ag2SO4的Ksp=4.0×10-5,当向含NO2-、SO42-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即SO42-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c(NO2-)=4.5×10-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按如图连接好各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B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制取气体时限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ad(填字母).
a.NH4HCO3   B.NH4Clc.Ca(OH)2  D.浓氨水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d(填字母)可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c.CuSO4  D.H2SO4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 1.0mol•L-1的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6)从安全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明显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装置E、F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装置F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烃X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完全燃烧时1molX需要消耗9molO2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与H2O.若其结构中含有两个-CH3,则该物质的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有(  )
A.6种B.5种C.4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锰是重要的过渡元素.
(1)已知常温下KMnO4溶液的pH=7,则0.01mol/LHMnO4溶液的pH=2;研究表明,一定温度下将酸性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后,溶液内n(Mn2+)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则Mn2+物质的量在t1、t2时段内快速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2)工业上以菱锰矿(MnCO3)[含FeCO3、SiO2、Cu2(OH)2CO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二氧化锰有多种方法,图2是其中的一种生产流程示意图
常温下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Mn(OH)2Fe(OH)2Fe(OH)3Cu(OH)2
开始沉淀时pH8.36.32.74.7
完全沉淀时pH10.08.43.76.7
①滤渣Ⅱ的成分是Cu(OH)2、Fe(OH)3,滤液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为确保除尽杂质而又不损失锰,pH的调整范围为6.7≤pH<8.3.
②滤液Ⅱ中加入KClO3、H2SO4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SO4+KClO3+3H2O=3H2SO4+3MnO2↓+KCl,用电解法制备MnO2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
(3)锰也是制备某些高能原电池的材料,某二次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2O═4Li1-xMn2O4+xLi.若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的能量转化率为85%,则当消耗14g锂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7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HCl电子式:H:ClB.S原子结构示意图:
C.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D.CO2结构式:O═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生成的速率.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锌的表面积;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BCDEF
4mol•L-1 H2SO4/mL30V1V2V3V4V5
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周期中.D的原子序数是B的两倍,元素D的单质在反应中能置换出元素B的单质,E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问:
(1)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
(2)A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H]-;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H2O=NaOH+H2
(3)D的单质置换出B的单质的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4)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放在IA族、VⅡA族或Ⅳ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通常比较复杂,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根据乙醇的结构(如图),写出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1)170℃时:②,⑤键断裂,属于消去反应.
(2)140℃时:①,②键断裂,属于取代反应.
乙醇的上述化学性质说明,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基团是醇羟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