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原子半径:丙<丁<戊 | B. | 金属性:甲>丙 |
| C. |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 D. |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 |
专题: |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
分析: | 由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甲为Li、乙为Be、丙为Na、丁为Mg、戊为Al,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 D.同周期自左而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大. |
解答: | 解:由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甲为Li、乙为Be、丙为Na、丁为Mg、戊为Al,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丙>丁>戊,故A错误; 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金属性:甲<丙,故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故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甲<丙,故C正确; D.甲、乙同周期,乙的原子序数较大,故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D错误, 故选C. |
点评: |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比较基础,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杨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合理的是( )
A.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B.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C.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D.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1.8 ×10-5,计算 0.10 mol·L-1 的 NH3·H2O 的 ;若向其中加入固体NH4Cl ,使 的浓度达到 0.20 mol·L-1 ,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沸点:NH3>PH3>AsH3 B. 熔点:Si3N4>NaCl>SiI4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 碱性:NaOH>Mg(OH)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 B. | 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
| C. | 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D. |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
| B. | 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
| C. | 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
| D. | 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Mg2+、SO42-、Cl-
B.c(Fe3+)=0.1mol·Lˉ1的溶液中:Na+、NH4+、SCN-、SO42-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0.1mol·Lˉ1NaHCO3溶液中:K+、Ba2+、O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填写):
(1)A是_____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___________.
(3)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与X(是强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v(B)=0.04/t1 mol·(L·min)-1
B.若起始时n(D)=0,则t2时v(D)=0.20/t2 mol·(L·min)-1
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
D.b:d=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