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 | |
B. | 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 |
C. | 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 |
D. |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
分析 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解答 解:A.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选;
B.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HClO-+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
D.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判断,只有能引起平衡移动的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否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沸点:NH3>H2O>HF | B. | 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 ||
C. | 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 | D. | 熔点:SiI4<SiBr4<SiCl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猜想 | 验证的方法 | 现象 | 结论 |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 Ⅰ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Ⅰ成立 |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Ⅱ稀硝酸,再滴入Na2SO4溶液 |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 Ⅲ猜想Ⅱ不成立 |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Ⅳ滴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溶液 | Ⅴ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 猜想Ⅲ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
C. | 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 |
D. | 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
① | KNO3溶液 | KOH |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
②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
③ | H2 | CO2 | 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 | NaNO3固体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难氧化 | B. | 难溶于水 | C. | 属于硅酸盐 | D. | 属于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