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S)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高湿条件下,写出大气中SO2转化为HSO3-的方程式:SO2+H2O?H2SO3;H2SO3?H++HSO3-
(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42-,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mol H2S(g)全部氧化成SO42-(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2O2(g)=SO42-(aq)+2H+(aq)△H=-806.39kJ•mol-1
(3)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利用大气所含SO2快速启动,其装置示意图如下:

①质子的流动方向为从A到B(“从A到B”或“从B到A”).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4)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SO2烟气脱除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①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SO2+CO32-═2HSO3-+CO2
②若石灰乳过量,将其产物再排回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a(OH)2

分析 (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
(2)由图可知,第一步热化学反应为:H2S(g)+0.5O2(g)=S(s)+H2O(g)△H=-221.19 kJ•mol-1
第二步反应为:S(s)+1.5O2(g)+H2O(g)=2H+(aq)+SO42-(aq))△H=-585.20 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3)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依据二氧化硫、氧气发生反应判断电极,判断质子移动方向;
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

解答 解:(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SO2+H2O?H2SO3;H2SO3?H++HSO3-
(2)由图可知,第一步热化学反应为:H2S(g)+0.5O2(g)=S(s)+H2O(g)△H=-221.19 kJ•mol-1
第二步反应为:S(s)+1.5O2(g)+H2O(g)=2H+(aq)+SO42-(aq))△H=-585.20 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第一步与第二步方程式相加得:H2S(g)+2O2(g)=SO42-(aq)+2H+(aq)△H=-806.39 kJ•mol-1
故答案为:H2S(g)+2O2(g)=SO42-(aq)+2H+(aq)△H=-806.39 kJ•mol-1
(3)①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电极为负极,氧气所在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质子移动方向为:从A到B;
故答案为:从A到B;
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故答案为:SO2-2e-+2H2O═SO42-+4H+
(4)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2O+2SO2+CO32-═2HSO3-+CO2; 
故答案为:H2O+2SO2+CO32-═2HSO3-+CO2
 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Ca(OH)2

点评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电极反应式书写,明确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原电池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向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4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相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2)乙图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升温.
(3)乙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在这4个阶段中C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5~t6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3A(g)?B(g)+2C(g),正反应为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Cu、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
B.反应停止后一定有固体剩余
C.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若只有Cu剩余,向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B.2KClO3$\frac{\underline{\;\;△\;\;}}{\;}$2KCl+3O2
C.2NaOH+CO2═Na2CO3+H2OD.Fe+2HCl═H2↑+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当打开A的分液漏斗的下面活塞后,发现漏斗内的液体未流下,其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上边的活塞未打开或者是其凹槽未对准漏斗上口的小孔.
(2)配平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1MnO2+4HCl(浓)$\frac{\underline{\;\;△\;\;}}{\;}$1MnCl2+Cl2↑+2H2O
(3)A、E均开始反应,当观察到B、D中的品红溶液均已褪色时,停止反应通气.取下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出现的现象是B中溶液变成红色,D中溶液颜色无变化.
(4)当小组同学将SO2和Cl2按体积比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观察到品红溶液几乎没有出现褪色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用化学用语表示)SO2+Cl2+2H2O=H2SO4+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酸雨形成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B.酸雨会使土壤、湖泊酸化
C.酸雨形成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防治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硝酸是氧化性酸,其本质是NO3-有氧化性,某课外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有关NO3-氧化性的探究(实验均在通风橱中完成).
实验装置编号溶液X实验现象

实验Ⅰ6mol•L-1稀硝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实验Ⅱ15mol•L-1浓硝酸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1)实验Ⅰ中,铝片作负(填“正”或“负”)极.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
(2)实验Ⅱ中电流计指针先偏向右边后偏向左边的原因是Al开始作电池的负极,Al在浓硝酸中迅速生成致密氧化膜后,Cu作负极.
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1mol•L-1稀硝酸反应有H2和NH4+生成,NH4+生成的原理是产生H2的过程中NO3-被还原.
(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Ⅲ: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4+.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NH4+
②生成NH4+的电极反应式是NO3-+8e-+10H+=NH4++3H2O.
(4)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NO3-的氧化性,进行实验Ⅳ:
①观察到A中有NH3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A、B产生不同现象的解释是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过程中可将NO3-还原为NH3,而Mg不能与NaOH.
②A中生成NH3的离子方程式是8Al+3NO3-+5OH-+2H2O=3NH3↑+8AlO2-
(5)将铝粉加入到Na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结合实验Ⅲ和Ⅳ说明理由因为铝与中性的硝酸钠溶液无生成H2的过程,NO3-无法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0.5mol•L-1NaOH溶液中得到漂白水.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白水,上图是部分实验装置.已知KMnO4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制取Cl2.(注:装置D中布条为红色)

(1)配平KMn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Cl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3)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实验时装置D中的现象是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
(5)装置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6)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NaOH溶液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500 mL容量瓶,需称量的NaOH的质量是10.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Fe+4H2O═Fe2O3+4H2B.3NO2+H2O═2HNO3+NO
C.Ca(OH)2+SO2═CaSO3+H2OD.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