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实验室常用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②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等混合可以迅速制备少量氨气;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氯化铵对氨气的溶解性影响不大;
(2)①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氨气和CuO反应前应先干燥,C装置之后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②由题意可知生成物为铜、氮气和水,以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Cu2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性质分析,在酸性溶液中,Cu+的稳定性比Cu2+差,(即2Cu+→Cu+Cu2+).因此可利用生成的Cu2+在溶液中显蓝色来验证,但所用的酸一定不能是氧化性酸.
解答 解:(1)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等混合可以迅速制备少量氨气,
故答案为: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等;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氯化铵对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影响不大,所以不能用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故答案为:否;氨气极易溶于水、氯化铵对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影响不大;
(2)①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氨气和CuO反应前应先干燥,氨气污染空气,C装置后需要连接尾气吸收装置,
故答案为:在装置A与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C装置之后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②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说明生成铜、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
故答案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
(3)由题中信息可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的稳定性比Cu2+差(2Cu+=Cu+Cu2+),则将Cu2O加入硫酸中发生:Cu2O+H2SO4=CuSO4+Cu+H2O,可观察到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
故答案为:取少许样品,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
点评 本题考查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氨气的性质及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题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稀盐酸 |
③ | O2 | S | H2 |
④ | FeCl3溶液 | Fe | 稀硫酸 |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 | |
B. | 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2mol | |
C. | 反应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2a KJ | |
D. | 15min时,v正=v逆=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下,1 L 0.1 mol/L的NH4NO3溶液中氢原子总数为0.4NA | |
B. | 0.5 mol 甲基中电子数为5NA | |
C. | 在反应3Br2+3CO32-=5Br-+BrO3-+3CO2↑中,每生成3 mo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 |
D. | 常温常压下,22.4 L N2H4中N-H键数为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M(粉末样品)/g | 0.90 | 1.80 | 3.60 | 7.20 |
M(反应后剩余固体)/g | 0 | 0.64 | 2.48 | 6.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可以表示Si、P、S、Cl四种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 | |
B. | 图可以表示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 |
C. | 图可以表示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
D. | 图可以表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