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Ni(OH)2 |
开始沉淀pH | 3.4 | 1.8 | 7.5 | 7.2 |
完全沉淀pH | 5.2 | 3.2 | 9.7 | 9.2 |
分析 由流程可知,某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1.3%)的单质及氧化物,其他不溶杂质(3.3%).碱浸过滤得到固体加入酸浸过滤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镍离子不沉淀,过滤后调节溶液PH2-3防止镍离子水解,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NiSO4•7H2O晶体;
(1)依据流程图分析判断,操作a是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c是蒸发浓缩得到晶体过滤得到NiSO4•7H2O;
(2)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的单质及氧化物,铝和氧化铝都可以和强酸强碱反应溶解得到溶液含有偏铝酸盐;
(3)依据最后制备NiSO4•7H2O,防止引入其他杂志离子需要加入硫酸进行溶解;铁及其化合物、镍和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镍离子,过滤后得到溶液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镍溶液;
(4)依据氢氧化物沉淀的PH分析判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后,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镍离子不沉淀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镍溶液;
(5)调节溶液pH为酸性防止镍离子水解,减少镍离子的损失;
(6)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
(7)含有绿矾晶体说明在加入过氧化氢保温过程中,过氧化氢未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
解答 解:(1)操作a是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c是蒸发浓缩得到晶体过滤得到NiSO4•7H2O;,操作a、c中需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为过滤装置中的漏斗和蒸发浓缩溶液需要的蒸发皿,
故答案为:漏斗、蒸发皿;
(2)“碱浸”过程中是为了除去铝及其氧化物,铝是两性元素和强碱反应,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和强碱反应,镍单质和铁及其氧化物不和碱反应达到除去铝元素的目的;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3H2O,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H2O;
(3))“酸浸”时主要是溶解镍金属和铁单质及其氧化物,依据制备 目的是得到NiSO4•7H2O,加入的酸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需要加入硫酸进行酸浸;镍、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镍溶液,故答案为:H2SO4;Ni2+、Fe2+;
(4)依据图表中沉淀需要的溶液pH,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后,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镍离子不沉淀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镍溶液,pH应在3.2-7.2间,
故答案为:3.2-7.2;
(5)硫酸镍溶液需要蒸发浓缩结晶析出,为防止镍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镍沉淀,需要控制溶液pH在酸性条件下,故答案为: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
(6)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操作c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7)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说明在加入过氧化氢氧化剂氧化亚铁离子时未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氢氧化亚铁沉淀的pH大于镍离子沉淀的pH,保温目的是把亚铁离子完全氧化,
故答案为:H2O2的用量不足(或H2O2失效)、保温时间不足导致Fe2+未被完全氧化造成的.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应用,主要是利用溶液不同PH条件下离子沉淀的情况不同,控制溶液PH除去杂质离子,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镍溶液来制备硫酸镍晶体,同时考查了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 ||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Fe | D. |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c | B. | b>a>c | C. | c>a>b | D. | c>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
B |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
C |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
D | 证明非金属性S>C |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 Na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NA | |
B. | 3.2g SO2与2.3g NO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O原子数为0.1NA | |
D. | 1L 0.1mol/LMgCl2溶液中Cl-离子数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相对分子质量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度 | |
正丁醇 | 74 | 117.2 | 0.80 | 微溶 |
乙酸 | 60 | 118.1 | 1.05 | 易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126.5 | 0.90 | 微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