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已知: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
S(g)+O2(g)=SO2(g)△H=-296.0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CO2与S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CO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相同条件下:2CO(g)+SO2(g)=S(g)+2CO2(g)△H=+270kJ/mol

分析 ①CO(g)+$\frac{1}{2}$O2(g)=CO2(g)中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②S(g)+O2(g)=SO2(g)中S、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中存在C=O键,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得到2CO(g)+SO2(g)=S(g)+2CO2(g),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均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B正确;
C.由O=C=O可知,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①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②S(g)+O2(g)=SO2(g)△H=-296.0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得到2CO(g)+SO2(g)=S(g)+2CO2(g),△H=(-283.0kJ/mol)×2-(-296.0kJ/mol)=-270kJ/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标准状况下,112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4g,则其摩尔质量为28g/mol,相对分子质量为28,将其完全溶于水配成2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2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常温下,将a mol/L 的MOH(可溶性弱碱)与b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已知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的水解程度,则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混合后溶液pH=7,则c(M+)=c(Cl-
B.若b=2a,则c(Cl-)>c(M+)>c(H+)>c(OH-
C.若a=2b,则c(M+)>c(Cl-)>c(OH-)>c(H+
D.若混合后溶液满足c(H+)=c(OH-)+c(MOH),则可推出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化合物 密度/g•cm-3沸点/℃ 溶解性
 正丁醇 0.810 118.0 可溶
 冰醋酸 1.049 118.1 互溶
 乙酸正丁酯 0.882 126.1 微溶
 乙醇 0.79 78.5 互溶
 乙酸乙酯0.88  77.06可溶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1.5mL正丁醇和9.4mL冰醋酸,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写出乙酸正丁酯制备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CH2CH2OH $?_{△}^{浓H_{2}SO_{4}}$CH3COOCH2CH2CH2CH3+H2O.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有机副产物,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CH2═CHCH2CH3或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2)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边反应边蒸馏”的方式收集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的制备过程中能否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式?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乙酸正丁酯的沸点比乙酸和正丁醇都高
Ⅱ.乙酸正丁酯精产品的制备
(1)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用如下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 ②蒸馏 ③用无水MgSO4干燥 ④用15%碳酸钠溶液洗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填字母).
A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①④①③②D.④①③②③
(2)将酯层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蒸馏.
①写出图1中仪器A的名称冷凝管,冷却水从g口进入(填字母).
②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26.1℃左右.
Ⅲ.计算产率
(1)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水的体积为1.8mL,假设在制取乙酸正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计算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79.4%.实验中为了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采取的措施是BC
A.使用催化剂   B.加过量乙酸   C.不断移去产物    D.缩短反应时间
(2)正丁醇若含有乙醇,有同学认为制得的乙酸丁酯中含有乙酸乙酯.为了证实该观点,可尝试选用下列C(填序号)装置来做实验,请简述与实验结论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A、B、R、D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比B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B的基态原子的L层、R基态原子的M层均有2个单电子,D是第Ⅷ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
(1)写出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3d64s2
(2)已知高纯度R的单质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工业 上生产高纯度R的单质过程如下:

写出③的反应方程式SiHCl3+H2 $\frac{\underline{\;1000℃-1100℃\;}}{\;}$ Si+3HCl,已知RHCl3的沸点是31.5°C,则该物质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组成微粒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空间构型是四面体形.
(3)A的第一电离能比B的第一电离能大的原因是N原子的2p能级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A、B两元素分别与R形成的共价键中,极性较强的是Si-O.A、B两元素间能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其中与A3-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2O.
(4)已知D单质的晶胞如图所示,则晶体中D原子的配位数为8,一个D的晶胞质量为$\frac{112}{{N}_{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B、C是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略去).试回答:
(1)E的化学式是CO2
(2)单质X和B或D均能反应生成黑色固体Y,Y的化学式是Fe3O4
(3)物质Z常用于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和水果保鲜等.Z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Z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Z和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B和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3+2H++2I-=O2+I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乙酰苯胺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和防腐剂.实验制取原理为C6H5-NH2+CH3COOH→C6H5-NH-CO-CH3+H2O,实验方法:
1.投料: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苯胺、1.5mL冰醋酸及少许锌粉(约0.01g)然后装上一短的刺形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支管接引管与接受瓶相连,接受瓶外部用冷水浴冷却.
2.反应:将圆底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反应物保持微沸约15min.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温度计读数达到100℃左右时,支管即有液体流出.维持温度在100~110℃之间反应约1.5h,生成的水及大部分醋酸已被蒸出.
3.分离提纯,此时温度计读数下降,表示反应已经完成.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10mL水中,冷却后抽滤析出的固体,用冷水洗涤.粗产物用水重结晶,产量0.6~0.9g,熔点113~114℃.
已知:乙酸的沸点为117℃
回答下列问题:
(1)抽滤所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抽气泵、滤纸、胶管、安全瓶、布氏漏斗和吸滤瓶
(2)第一步操作用加入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被氧化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瀑沸
(3)反应为什么要控制蒸馏头支管口温度在100-11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妥?水的沸点为100℃,乙酸的沸点为117℃,温度保持在105℃,能使水被蒸馏出去而乙酸不会,进而既除了水,又减少反应物醋酸的损失,能有效地使平衡正向进行
(4)反应一开始为什么要小火加热15min本实验的酰化反应是先成盐后脱水,先小火加热15min是为了使苯胺和乙酸成盐
(5)本实验提高产率的措施有哪些?移去生成物水,增加反应物醋酸,在100-117的范围内适当的提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B.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C.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
D.医用酒精消毒是利用其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mol•L-1
(2)某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0.04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g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L 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25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