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A点处,v(正)________v(逆),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B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解析:(1)A点,反应未达平衡,由表中数据知n(NO)随反应进行不断减小,说明反应从正向开始,所以A点v(正)>v(逆);A点处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点,所以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
(2)图中纵坐标为浓度,平衡时消耗n(NO)=0.020 mol-0.007 mol=0.013 mol,生成n(NO2)=0.013 mol。平衡时c(NO2)=0.006 5 mol·L-1,所以NO2的变化曲线为b。0~2 s内,v(O2)= v(NO)=
×
=1.5×10-3 mol·L-1·s-1。
(3)v(NO2)=2v(O2)未指明v(正)、v(逆),不能表明是平衡状态,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且容器的体积未变化,所以容器内的密度不论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一直保持不变。
(4)分离出NO2气体后,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而升高温度,加催化剂及增大反应物浓度都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1)大于 大于 (2)b 1.5×10-3mol/(L·s)
(3)bc (4)bc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①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2通入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沸水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H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C.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O2直接化合
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在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证明SO2是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SO2有____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SO2有__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l×10-13。有酸溶液A,pH=a;碱溶液B,pH=b。
为测定A、B混合后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以及探究A、B的相关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烧杯中应盛 ▲ (选A或B)溶液。
(2)若A为一元强酸,B为一元强碱,且a+b=13。该同学在烧杯
中先加入其中一种溶液,闭合开关K,测得烧杯中灯泡的亮度
为10(假设亮度由暗到亮表示为1、2、3、…10、11、12、… 20)。
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从滴定管滴入烧杯中的溶液体积和烧杯中盛有的溶液体积相等时,停止滴加溶液并闭合开关K,此时灯泡G的亮度约为 ▲ ,原因是 ▲ 。烧杯中得到的溶液pH= ▲ 。
(3) 若A为强酸,B为强碱,且a+b=13。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测得烧杯中溶液pH和“⑵”中最后得到的溶液pH相同时,停止滴加溶液。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大于阴离子浓度,原因可能是 ▲ 。
(4)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3,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_ ▲ ____。
此时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 ▲ ___(填序号)。
①c(MOH)>c(M+)>C(R-)>c(H+)>c(OH-)
②c(HR)>c(M+)>c(R-)>c(OH-)>c(H+)
③c(R-)>c(M+)>c(H+)>c(OH-)
④c(M+)>c(R-)>c(OH-)>c(H+)
⑤c(M+)+ c(H+)=c(R-)+c(OH-)
⑥c(MOH)=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