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  )
A.B.C.D.CH3-O-CH3

分析 -OH与脂肪烃基相连的为醇,-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为酚,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不含-OH,为醚,故A不选;
B.-OH与苯环直接相连,为酚,故B不选;
C.-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为醇,故C选;
D.不含-OH,为醚,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分类,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按如图连接好各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B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制取气体时限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ad(填字母).
a.NH4HCO3   B.NH4Clc.Ca(OH)2  D.浓氨水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d(填字母)可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c.CuSO4  D.H2SO4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 1.0mol•L-1的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6)从安全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明显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装置E、F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装置F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生成的速率.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锌的表面积;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BCDEF
4mol•L-1 H2SO4/mL30V1V2V3V4V5
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周期中.D的原子序数是B的两倍,元素D的单质在反应中能置换出元素B的单质,E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问:
(1)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
(2)A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H]-;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H2O=NaOH+H2
(3)D的单质置换出B的单质的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4)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有人认为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放在IA族、VⅡA族或Ⅳ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制铝:以铝土矿为原料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B.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氧化镁得镁
C.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D.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O在高温下还原得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B.由于乳酸()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导致该物质存在互为镜像的两个手性异构体
C.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由右图可知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分子中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
A.PCl3B.CH4C.BF3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通常比较复杂,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根据乙醇的结构(如图),写出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1)170℃时:②,⑤键断裂,属于消去反应.
(2)140℃时:①,②键断裂,属于取代反应.
乙醇的上述化学性质说明,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基团是醇羟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在实验室中用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石蕊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变色范围(pH)5.0~8.03.1~4.44.4~6.28.2~10.0
(1)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6.0225.3525.3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滴定管中液面,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frac{c×(25.35+25.30)}{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