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NH3、PH3、AsH3的稳定性和沸点随 N、P、As 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分析 A.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属于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B.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
C.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比同主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高;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D.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

解答 解:A.NH3、CO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CO2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CH4中只含有C-H极性键,CCl4中只含有C-Cl极性键,CH4、CCl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
C.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比同主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高,所以图象不符合;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NH3、PH3、AsH3的稳定性减弱,故C错误;
D.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不是直线型分子,CS2、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空间构型、以及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向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2O4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再通入a mol N2O4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第一次达平衡时相比,N2O4的转化率(  )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1: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为红.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进行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Ⅰ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气体成分为 ①氢气
 实验Ⅲ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②稀盐酸③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猜测2中不溶物
实验Ⅳ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
④CO32-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1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1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Mg(OH)2(CO32或2MgCO3•Mg(OH)2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的原因:NaHCO3溶液中存在平衡,HCO3-?H++CO32-、H2O?H++OH-;Mg和H+反应生成氢气和镁离子,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Mg(OH)2•2MgCO3,则H+、OH-、CO32-的浓度均减小,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反应 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45mol/(L•s) ②v(B)=0.6mol/(L•s) ③v(C)=0.4mol/(L•s) ④v(D)=0.45mol/(L•s)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 1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
(1)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2)环境中的 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 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3)若生成 4.29g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448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排列正确的是(  )
A.SiC>C(金刚石)>SiB.Al>Mg>NaC.H2O>H2Se>H2SD.KCl>NaCl>Li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两种铁的氧化物.质量分别为0.4g和0.435g,在加热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CO还原,把生成的CO2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g沉淀.则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Fe2O3和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煤的直接燃烧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实现煤的清洁利用迫在眉睫。乙醇、甲醇、尿素等均与煤化工相关。

Ⅰ.(1)将煤转化成水煤气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C(s)+H2O(g) CO(g)+H2(g) ΔH=+131.3KJ/mol,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投入反应物进行此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的ΔH 将变大

B.若正、逆反应比值恒定,则说明平衡已建立

C.建立平衡后,加压,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大

D.建立平衡后,加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Ⅱ.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ΔH= a KJ/mol

在一定压强下,测得上述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3)上述反应的a 0(填“>”“<”或“=”)

(4)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体系各物质,反应的某时刻测得反应体系中各气体均为1mol。

①此时V(CO2)正= V(CO2)逆(填“>”“<”或“=”)

②若反应在恒压绝热容器中进行,达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

A.大于1mol B.等于1mol C.小于1mol D.不确定

Ⅲ.CO2亦是合成尿素的重要原料,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主要反应如下,已知:

①2NH3(g)+CO2(g)=NH2CO2 NH4(s) ΔH=+l59.5kJ·mol-1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116.5kJ·mol-1

③H2O(l)=H2O(g) ΔH=+44.0kJ·mol-1

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进行消毒或直接涂抹到皮肤上起消毒作用
B.工业酒精不能加水而当美酒品尝,因其中含有甲醇,它虽然也具有酒香气味,但饮后会造成人的双目失明甚至死亡
C.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D.不粘锅的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