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有气泡产生.
②电解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OH-+Cl2↑+H2↑.
(2)要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则:
①Y电极的材料是纯铜(选填纯铁、纯铜或纯锌),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其浓度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电镀前X、Y两电极的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8mol.
③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速铁的腐蚀.

分析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Y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X电极上氢离子放电,同时该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
(2)①要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铁为阴极,铜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
②电镀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导致金属质量减少,阴极上析出金属,导致质量增加,电镀后两极质量差的一半为阴极上析出的铜质量,根据析出铜质量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③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易被腐蚀.

解答 解:(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X极是阴极,该电极上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所以该电极附近氢氧根浓度增大,碱性增强,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会变红,
①Y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故答案为:2Cl--2e-=Cl2↑;酚酞变红,有气泡产生;
②X电极上氢离子放电,同时该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Y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OH-+Cl2↑+H2↑,
故答案为: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OH-+Cl2↑+H2↑;
(2)①要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铁为阴极,铜为阳极,阳极发生Cu-2e-=Cu2+,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电解过程中其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纯铜;Cu-2e-=Cu2+;CuSO4;不变;
②电镀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导致金属质量减少,阴极上析出金属,导致质量增加,电镀后两极质量差的一半为阴极上析出的铜质量,所以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5.12g×$\frac{1}{2}$=2.56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rac{2.56g}{64g/mol}$=0.08 mol,
故答案为:0.08;
③铜、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铁作负极而加速被腐蚀,铁、锌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铁作正极被保护,所以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
故答案为: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速铁的腐蚀.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本题涉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检验等知识点,知道离子放电顺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mL同浓度盐酸溶液,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mg510770918
气体体积/mL56067267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1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溶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Ⅰ中b瓶内加入的液体最好是饱和食盐水.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Ⅱ可行,Ⅲ不行.简要说明理由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观察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说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C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红棕色;D溶液变蓝;E生成白色沉淀;F溶液呈现浅黄绿色.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O+2Cl2$\frac{\underline{\;加热\;}}{\;}$CO2↑+4HCl↑.装置F的作用是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注:加入的试剂请填写化学式):
物质加入试剂离子方程式
NH4Cl(AlCl3)溶液
NaHCO3(Na2CO3)溶液
Fe 粉(Al粉)
FeCl3(FeCl2)溶液
15.(18分)
Ⅰ.下列物质中,不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B(填序号).
A.CH3CH3B.CH3CHCl2
C.CH3CH2OHD.CH3CH2Br
Ⅱ.已知 2CH3CHO+O2  $→_{△}^{催化剂}$ 2CH3COOH.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Ⅲ.某同学欲用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得乙烯,探究过程中发现因温度过高,乙烯气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于是设计下列实验对产物进行验证.

(1)A、B、C、D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将下列需要的试剂序号填入空格内).
A④;B①;C④;D②;
①NaOH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浓硫酸    ④品红溶液
(2)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为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制取、净化并收集氯气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阶段:$\stackrel{Mn{O}_{2}}{浓盐酸}$$\stackrel{加热}{→}$$→_{ii.通过Y溶液}^{i.通过X溶液}$$\stackrel{收集}{→}$尾气处理

(1)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若有4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2)现有以下3种试剂:A.饱和食盐水      B.浓硫酸    C.NaOH溶液
请在以上试剂中选择并回答填空:
X溶液应选用A (填写序号);Y试剂的作用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氯气).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l2的相关性质,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
通入Cl2后,从观察集气瓶A、B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Cl2+H2O=HClO+HCl次氯酸有漂性(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简要文字解释).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②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出现褪色的现象,但两者褪色原理不同,如何区别,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你的操作是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Fe3+═Cu2++Fe
D.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乙醇溶液B.氨化钠溶液C.盐酸D.氢氧化铁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