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
(3)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增大(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下同);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不变.
(4)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 (X)=n (Y)=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b=5:3.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CEF.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分析 (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v(Z);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frac{m}{n}$,混合气体密度ρ=$\frac{m}{V}$来判断;
(4)根据化学反应中的三行式进行计算;
(5)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升温、增压等均能加快反应速率;         
(6)A.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是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

解答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故答案为:3X+Y 2Z;
(2)在2min时间内,用Z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Z)=$\frac{△c(Z)}{△t}$=$\frac{\frac{0.2mol}{2L}}{2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frac{m}{n}$,从开始到平衡,质量是守恒的,但是n是逐渐减小的,所以M会变大,混合气体密度ρ=$\frac{m}{V}$,从开始到平衡,质量是守恒的,体积是不变的,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4)3X+Y?2Z(设Y的变化量是x)
初始量:a    b     0
变化量:3x   x     2x
平衡量:a-3x b-x   2x
当n (X)=n (Y)=n (Z)时,a-3x=b-x=2x,则a=5x,b=3x,所以原混合气体中a:b=5:3,
故答案为:5:3;
(5)A.恒压时充入He,体系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B.恒容时充入He,不影响体系压强和浓度,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C.恒容时充入X,X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D.及时分离出Z,浓度不增加,压强减小,平衡右移,反应速率不加快,故错误;
E.升高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故答案为:CEF;               
(6)A.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正确;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错误;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与时间长短无关,故正确;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是可能改变的,故错误;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故错误,
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题涉及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三行式的计算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气态氢化物溶液的pH:X>Y>W
D.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同族元素Z的氢化物的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将碳原子数不超过4的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物37.0g充分燃烧,消耗4.25molO2,通过计算求出此混合物可能组合物质的分子式?(要有一定的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给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CH3-CH=CH-CH3可简写为.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Y在一定条件能发生聚合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2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2S>PH3B.酸性强弱:H4SiO4<H2CO3<HNO3
C.金属性:Na<Mg<AlD.沸点:H2O>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结构式是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H3+3H2O=Al(OH)3+3H2↑.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的化学式是Mg3N2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 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B;
(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E,
(3)金刚石和石墨互称碳的同素异形体.
(4)代表干冰的是C,它属于分子晶体
(5)CO2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起来.
(6)上述物质中A、B、C三种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B>A>C.(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enguinone分子 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B.1mol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3 mol、1 mol
C.醋酸和软脂酸互为同系物,C5H12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D.蛋白质遇到醋酸铅生成沉淀,加入大量的水,沉淀还可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生产中可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法探究有关因素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注: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氧化的反应).
相关资料
①氰化物主要是以CN-和[Fe(CN)6]3-两种形式存在.
②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Cu2+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③[Fe(CN)6]3-较CN-难被双氧水氧化,且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验过程
在常温下,控制含氰废水样品中总氰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Cu2+的浓度相同,调节含氰废水样品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l)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CuSO4溶液的体积/mL双氧水溶液的体积/mL蒸馏水的体积/mL
为以下实验操作参考760101020
废水的初始pH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1260101020
双氧水的浓度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760102010
实验测得含氰废水中的总氰浓度(以CN-表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实验①中20~60min时间段反应速率:υ(CN-)=0.0175mol•L-1•min-1
(3)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初始pH增大,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其原因可能是初始pH增大,催化剂Cu2+会形成Cu(OH)2沉淀,影响了Cu2+的催化作用(或初始pH增大,[Fe(CN)6]3-较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更稳定,难以氧化(填一点即可).在偏碱性条件下,含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N-+H2O2+H2O═NH3↑+HCO3-
(4)该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并验证上述结论,完成下表中内容.(己知:废水中的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不要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