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一定温度下,将0.1molAgCl(s)加入到1L 0.1mol•L-1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不考虑液体体积变化),已知:Ksp(AgCl)=2×10-10;Ksp(Ag2CO3)=1×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转化反应2AgCl(s)+CO32-(aq)?Ag2CO3(s)+2Cl-(aq)的平衡常数为20mol•L-1
B.反应后溶液中的:c(Na+)>c(Cl-)=c(Ag+)>c(CO32-)>c(OH-)>c(H+
C.反应后溶液中的:c(Na+)+c(H+)+c( Ag+)=2c(CO32-)+c(Cl-)+c(OH-)+c(HCO3-
D.约有4×10-5molAgCl溶解

分析 A、据K=$\frac{[C{l}^{-}]^{2}}{[C{{O}_{3}}^{2-}]}$计算;
B、据Ksp(AgCl)=2×10-10;Ksp(Ag2CO3)=1×10-11,0.1mol•L-1Na2CO3溶液计算c(Cl-)=2×10-5mol/L,c (CO32-)=0.1mol/L;
C、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
D、据Ksp(AgCl)=2×10-10计算.

解答 解:A、Ksp(Ag2CO3)=c(Ag+2×0.1=1×10-11,c(Ag+)=10-5,Ksp(AgCl)=c(Cl-)×10-5=2×10-10,c(Cl-)=2×10-5mol/L,K=$\frac{[C{l}^{-}]^{2}}{[C{{O}_{3}}^{2-}]}$=$\frac{(2×1{0}^{-5})^{2}}{0.1}$=4×10-9,故A错误;
B、Ksp(Ag2CO3)=c(Ag+2×0.1=1×10-11,c(Ag+)=10-5,Ksp(AgCl)=c(Cl-)×10-5=2×10-10,c(Cl-)=2×10-5mol/L,0.1mol•L-1Na2CO3溶液中c (CO32-)=0.1mol/L,所以c (CO32-)>c(Cl-),故B错误;
C、据电荷守恒,c(Na+)+c (H+)+c (Ag+)=2 c (CO32-)+c (HCO3-)+c (Cl-)+c (OH-),故C正确;
D、(Cl-)=2×10-5mol/L,在1L的溶液中,约有2×10-5mol AgCl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沉淀的溶解平衡以及沉淀转化、电荷守恒,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俗称“纳米铁”,可用作手机辐射屏蔽材料.实验室的制备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反应生成“纳米铁”,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回答:

(1)A装置用于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frac{\underline{\;加热\;}}{\;}$NaCl+N2+2H2O.
(2)实验时,应先将N2(填“N2”或“H2”)通入C装置,反应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a导管口的气态产物除HC1外还可能有NH3(填化学式).
(4)利用D装置也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但科学家发现,采用此方法在b导管口得到的氮  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原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原因是制得的氮气中会含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假设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若开始加入的铜粉质量为3.84g,持续通人空气至铜粉全部反应,冷却后固体质量为4.48g,则固体的成分为CuO和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frac{\underline{\;高温\;}}{\;}$CuO+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现有0.1mol/L的NH4HCO3溶液,pH=7.8.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H4+)>c(HCO3-)>c(NH3•H2O)>c(CO32-
B.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c(NH4+)+c(NH3•H2O)+c(H+)=c(OH-)+2c(CO32-)+c(H2CO3
C.往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时NH4+和HCO3-浓度逐渐减小
D.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Kb(NH3•H2O)>Ka1(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NO3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B.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frac{\underline{\;电解\;}}{\;}$H2↑+Cl2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图1所示.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Ⅱ中,2NO(g)+O2(g)?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2>p1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变小.
(3)Ⅲ中,将NO2(g)转化成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2NO2(g)?N2O4(l)△H2
图3中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A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2N2O4+O2+2H2O=4HNO3
(4)IV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
A是NH3,说明理由:根据反应8NO+7H2O$\frac{\underline{\;通电\;}}{\;}$3NH4NO3+2HNO3,电解生成的HNO3多,所以需充入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O2 和CH4 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以CH4 和CO2 为原料太阳能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产品是目前缓解温室效应的研究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由CO2 制取C的太阳能 工艺如图1所示.
①“热分解系统”发生的反应为2Fe3O4$\frac{\underline{\;>2300K\;}}{\;}$6FeO+O2↑,则每分解1mol Fe3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②“重整系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O+CO2$\frac{700℃}{\;}$2Fe3O4+C
(2)一定条件下,CO2和CH4反应可生产合成气(CO、的混合气体),其可用于合成多种液体燃料.
已知:
CH4(g)+2O2(g)═CO2(g)+2H2O(g)△H1=-802.3kJ•mol-1
CO(g)+H2O(g)═CO2(g)+H2(g)△H2=-41.0kJ•mol-1
2CO(g)+O2(g)═2CO2(g)△H3=-566.0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247.7kJ•mol-1
(3)CO2催化加氢可合成低碳烯烃.起始时在0.1MPa下,以n(H2):n(CO2)=3:1的投料比将反应物充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H,保持压强不变,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图2所示.
①曲线Ⅱ表示的物质为H2O(填化学式),该反应的△H<(填“>”或“<”)0.
②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v(A)、v(B)的大小关系为v(A)<v(B).B、C两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B)<(填“>”“<”或“=”)K(C).
③为提高CO2 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举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m±4
C.X和Y可属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D.XY3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状态下,l mol Na2O2 完全电离出的离子数目为3 NA
B.将CO2通过Na2O2使固体质量增加mg,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frac{m{N}_{A}}{14}$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 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D.含1mol Cl-的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数为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可逆反应aA(g)+bB(g)?cC(g)+d(D)(g)+Q,试根据如图回答:

(1)压强,P1比P2小填(大、小).
(2)体积(a+b)比(c+d)小(填大、小).
(3)温度T1℃比T2℃高(填高、低).
(4)正反应放热(吸,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