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T℃时,在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一反应,且测得不同时间容器中四种物质A、B、C、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物质A、B、C均为气态、D为固态,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容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2)前2min,v(A)=0.4 mol•(min•L)-1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消耗0.1mol的B同时生成0.1mol的D      D.B的物质的量不变
(4)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9(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反应达到平衡后,只增加B的物质的量,则平衡移动方向为正向;平衡常数K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措施能使A的转化率增大的是C(填选项字母).
A.只增加A的物质的量          B.移走一部分D
C.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6)T℃时,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充入0.2mol A、0.4mol B、0.3mol C、0.5mol D,此时v(正)=v(逆) (填“>”“<”或“=”).

分析 (1)A、B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C、D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A、B、C、D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0.6mol、0.2mol,则A、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0.4:0.2:0.6:0.2=2:1:3:1,据此分析;
(2)根据v=$\frac{△c}{△t}$计算v(A);
(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4)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K=$\frac{[C]^{3}}{[A]^{2}•[B]}$计算平衡常数;
(5)正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改变条件使A的转化率增大,应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A的浓度,D为固体,D的物质的量变化不影响平衡移动,可以是升高温度、移走C、或增大B的浓度;
(6)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解答 解:(1)A、B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C、D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n(A)=0.8mol-0.4mol=0.4mol,△n(B)=1mol-0.0mol=0.2mol,△n(C)=0.6mol,△n(D)=0.2mol,则A、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0.2:0.6:0.2=2:1:3:1,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故答案为:2A+B?3C+D;
(2)前2 min,n(A)=0.8mol-0.4mol=0.4mol,则v(A)=$\frac{\frac{0.4mol}{0.5L}}{2min}$=0.4mol•(min•L)-1
故答案为:0.4;
(3)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D为固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消耗0.1mol的B同时生成0.1mol的D,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故C错误,
D.可逆反应得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B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BD;
(4)平衡时A为0.4mol、B为0.8mol、C为0.6mol,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K=$\frac{[C]^{3}}{[A]^{2}•[B]}$=$\frac{0.{6}^{3}}{0.{4}^{2}×0.8}$=1.69,
反应达到平衡后,只增加B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正向移动,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1.69;正向;不变;
(5)A.只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A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D为固体,移走一部分D,不影响平衡移动,故B错误;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压强增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6)此时浓度商Qc=$\frac{0.{3}^{3}}{0.{2}^{2}×0.4}$=1.69=K=1.69,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v(逆),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等,注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小明按图装好了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相等,浓度分别为5%和10%),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滴管的胶头,并观察实验现象.
(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比较相同催化剂的作用下,不同浓度、同体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或研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相同的液体体积变化在细长的玻璃导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变化大,便于观察;红墨水的作用是使导管中的液柱呈现红色,便于观察导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3)你估计两根玻璃导管中的实验现象是两装置中导管内的液面均上升,装置B中导管内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装置A的快;理由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大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上的液柱高度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NaAlO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⑤Ca(OH)2溶液⑥Ca(ClO)2溶液.最终溶液中有沉淀或晶体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100mL1.0mol•L-1H2SO4溶液和100mL2.0mol•L-1CuSO4溶液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计算:
(1)混合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B.25℃时,Mg(OH)2固体在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中的Ksp相比较,前者较小
C.25℃时NH4Cl溶液中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中的Kw
D.2S℃时,H2SO3溶液的一级电离常数为Ka,则NaHSO3溶液的水解常数Kb=$\frac{Kw}{K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用途,如超细铜粉可应用于导电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中,超细铜粉的某制备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在此过程中作氧化剂
B.超细铜粉能导电,所以超细铜粉是电解质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铜
D.理论上制得1mol铜粉,共转移3mol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一定温度下,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3X(g)+Y(g)?nZ(g)+2W(g),经5min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了0.2molW,此时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3mol•L-1•min-1.计算:
(1)n的值;
(2)前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3)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
(4)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时压强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电子式为;水溶液PH=8,则C(HY-)+2C(H2Y)=10-6-10-8mol/L(填精确值).
(3)将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Na2SO3、NaHSO3;溶液中C(W+)=2c(SO32-)+c(HSO3-).
(4)常温下,pH=10的碱WOH和pH=4的酸HnYO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生成的盐化学式为NaHSO3.WOH与HnYO3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碱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SO32-+H2O?HS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25℃时,1.00g N2H4(1)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H=-1224.9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