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分) 根据下列变化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A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B溶液为______________;C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④、⑥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葡萄糖(1分) NaOH溶液(1分)新制Cu(OH)2悬浊液或斐林试剂(1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唐山三模)如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各装置可重复使用).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锥形瓶中盛装漂白粉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盐酸,则:
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C→B→D时,B装置中为铝粉,制备少量无水三氯化铝.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Cl+Ca(ClO)2=CaCl2+2Cl2↑+2H2O
4HCl+Ca(ClO)2=CaCl2+2Cl2↑+2H2O
,第二个C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
浓硫酸
浓硫酸
,D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尾气氯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B装置
除去尾气氯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B装置

(2)若锥形瓶中盛装足量的Na2O2粉末,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产生的气体通过红热的铂粉,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A
A
D
D
B
B
D
D
;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B装置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B装置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3)若锥形瓶中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为稀盐酸,B装置中为镁粉,为验证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C→B,第一个装置中的试剂名称为
饱和NaHCO3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  
.
 
2MgO+C
2Mg+CO2
  △  
.
 
2MgO+C
,在加热B装置之前,应该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先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先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

(4)若锥形瓶中为二氧化锰固体,分液漏斗中为双氧水,B装置中为电石(只含杂质硫化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C→C,第二个C装置中为品红溶液,第三个C装置中为澄清石灰水,且实验后品红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中发生的可能反应
2CaC2+5O2
  △  
.
 
2CaO+4CO2
2CaC2+5O2
  △  
.
 
2CaO+4CO2
2CaS+3O2
  △  
.
 
2CaO+2SO2
2CaS+3O2
  △  
.
 
2CaO+2SO2
.若反应前B中样品质量为8.40g,反应后B中残留固体质量为7.28g,则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91.4%
91.4%
.(假设固体反应完全,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下列报道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上午1点50分,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释放的探测器以大约每小时3.67万千米的高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为372千克,分为飞越舱和撞击舱两部分,撞击舱重113千克,主要是一块铜合金锥体。“深度撞击”使彗星表面的细粉状碎屑腾空而起。这些细粉状碎屑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

(1)构成撞击舱的铜合金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

A.共价键                     B.金属键               C.离子键                     D.配位键

(2)“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撞击舱选用铜作主要材料,与铜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铜是较活泼金属,利用铜燃烧产生巨大的能量来引爆彗星

B.铜对撞击时的观测产生的干扰小,并且也不会留下残余物而妨碍未来的观测

C.铜合金中的化学键作用强,保证了可用其制造结构上足够“硬”的撞击器

D.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大的密度,其合金的硬度较大,这些都是铜“入选”的理由

(3)彗星表面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固体形态存在,“深度撞击”使它们部分发生气化,在冰和干冰的气化过程中,它们(  )

A.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发生变化

B.分子内的化学键发生变化,范德瓦尔斯力不变?

C.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变,范德瓦尔斯力发生变化?

D.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没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3.1金属键 金属晶体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报道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上午1点50分,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释放的探测器以大约每小时3.67万千米的高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为372千克,分为飞越舱和撞击舱两部分,撞击舱重113千克,主要是一块铜合金锥体。“深度撞击”使彗星表面的细粉状碎屑腾空而起。这些细粉状碎屑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

(1)构成撞击舱的铜合金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

A.共价键            B.金属键            C.离子键            D.配位键

(2)“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撞击舱选用铜作主要材料,与铜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铜是较活泼金属,利用铜燃烧产生巨大的能量来引爆彗星

B.铜对撞击时的观测产生的干扰小,并且也不会留下残余物而妨碍未来的观测

C.铜合金中的化学键作用强,保证了可用其制造结构上足够“硬”的撞击器

D.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大的密度,其合金的硬度较大,这些都是铜“入选”的理由

(3)彗星表面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固体形态存在,“深度撞击”使它们部分发生气化,在冰和干冰的气化过程中,它们(  )

A.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发生变化

B.分子内的化学键发生变化,范德瓦尔斯力?不变

C.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变,范德瓦尔斯力发生?变化

D.分子内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均没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7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⑴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 mol,H2为0.3 mol,NH3为0.1 mol。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⑵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⑶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 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①合成反应的a_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已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唐山三模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各装置可重复使用).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1)若锥形瓶中盛装漂白粉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盐酸,则:
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C→B→D时,B装置中为铝粉,制备少量无水三氯化铝.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第二个C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若锥形瓶中盛装足量的Na2O2粉末,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产生的气体通过红热的铂粉,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若锥形瓶中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为稀盐酸,B装置中为镁粉,为验证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C→B,第一个装置中的试剂名称为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加热B装置之前,应该______.
(4)若锥形瓶中为二氧化锰固体,分液漏斗中为双氧水,B装置中为电石(只含杂质硫化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C→C,第二个C装置中为品红溶液,第三个C装置中为澄清石灰水,且实验后品红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中发生的可能反应______,______.若反应前B中样品质量为8.40g,反应后B中残留固体质量为7.28g,则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假设固体反应完全,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