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2Zn(OH)2•ZnCO3是制备活性ZnO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为原料制备2Zn(OH)2•Zn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用(NH42SO4与NH3•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的混合溶液浸取锌焙砂时,生成[Zn(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O+2NH4++2NH3•H2O=[Zn(NH34]2++3H2O.浸取过程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Mn2+氧化为MnO2除去.
(2)适量S2-能将Cu2+等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而除去,若选择置换的方法除杂,则应加入的物质为Zn.
(3)气体A的化学式是CO2
(4)过滤3所得滤液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NH42SO4.证明2Zn(OH)2•ZnCO3沉淀洗涤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5)为实现循环生产,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代替(NH42S完成除杂的是c.(填字母)
a.Na2S                b.K2S             c.BaS.

分析 制备2Zn(OH)2•ZnCO3流程为: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中加入硫酸铵、氨水、双氧水,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过滤后在滤液中加硫化铵,再过滤,除去铜离子,蒸氨除去多余的氨气,加入碳酸氢铵得到2Zn(OH)2•ZnCO3和二氧化碳气体,过滤得2Zn(OH)2•ZnCO3,滤液为硫酸铵溶液,
(1)用(NH42SO4与NH3•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的混合溶液浸取锌焙砂时,生成[Zn(NH34]2+,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
(2)根据流程可知,要制备制备2Zn(OH)2•ZnCO3,所以要置换出铜,可以用锌;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过滤3所得滤液为硫酸铵溶液,证明2Zn(OH)2•ZnCO3沉淀洗涤完全即证明沉淀洗涤滤液中有没有硫酸根离子;
(5)用Na2S或K2S代替(NH42S都会给溶液带来杂质,BaS中的硫离子在后继的步骤中可被沉淀,据此答题.

解答 解:制备2Zn(OH)2•ZnCO3流程为: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中加入硫酸铵、氨水、双氧水,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过滤后在滤液中加硫化铵,再过滤,除去铜离子,蒸氨除去多余的氨气,加入碳酸氢铵得到2Zn(OH)2•ZnCO3和二氧化碳气体,过滤得2Zn(OH)2•ZnCO3,滤液为硫酸铵溶液,
(1)用(NH42SO4与NH3•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的混合溶液浸取锌焙砂时,生成[Zn(NH3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2NH4++2NH3•H2O=[Zn(NH34]2++3H2O,双氧水将锰离子氧化成二氧化锰而除去锰,
故答案为:ZnO+2NH4++2NH3•H2O=[Zn(NH34]2++3H2O;将Mn2+氧化为MnO2除去;
(2)根据流程可知,要制备制备2Zn(OH)2•ZnCO3,所以要置换出铜,可以用锌,
故答案为:Zn;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过滤3所得滤液为硫酸铵溶液,化学式为(NH42SO4,证明2Zn(OH)2•ZnCO3沉淀洗涤完全即证明沉淀洗涤滤液中有没有硫酸根离子,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NH42SO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5)用Na2S或K2S代替(NH42S都会给溶液带来杂质,BaS中的硫离子在后继的步骤中可被沉淀,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较大,明确制备流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操作方法,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10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热
B.加入10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
C.加入少量的0.5 mol•L-1的硫酸
D.加入少量的1 mol•L-1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方法及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NaOH溶液来鉴别NH4Cl和KCl
B.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来鉴别NH4Cl和NH4NO3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D.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 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CCl4中的分子数目为0.1NA
C.0.1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3.2g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海轮船壳上镶入锌块保护海轮,利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C.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大
D.稀醋酸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c(CH3CO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胶头滴管B.烧瓶C.玻璃棒D.容量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即可
C.用过量的NaOH溶液鉴别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可先加入适量的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化工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用氯化钠制备化肥NH4Cl
B.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阳极区产生NaOH
C.在接触室被氧化成SO3,SO3在吸收塔内被水吸收制成浓硫酸
D.工业上用石英制太阳能电池,在高温下用铝热法炼铁制备钢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