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恒温时,在容积为4L的某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A(g)和2molB(g),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当反应至50s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计算:
(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反应开始至平衡时B的反应速率.
(3)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

分析 设平衡时转化Bxmol,则
                    2A(g)+B(g)?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4-2x           2-x         2x
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可计算x值,以此可计算平衡常数、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率.

解答 解:设平衡时转化Bxmol,则
                    2A(g)+B(g)?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4-2x           2-x         2x
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则$\frac{2x}{6-x}×100%$=40%,x=1,
(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frac{(\frac{1}{4})^{2}}{(\frac{2}{4})^{2}(\frac{1}{4})}$=1,答: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2)反应开始至平衡时B的反应速率为$\frac{\frac{1mol}{4L}}{50s}$=0.005mol/L(L•s),
答:B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L•s);
(3)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frac{2}{4}×100%$=50%,
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50%.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注意三段式解答方法的利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D.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
(3)实验过程中装置A的试管底部出现了白色固体,其成分可能为CuSO4,检验其成分的实验方法是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渣加水溶解,如果形成蓝色溶液,则为硫酸铜固体.
(4)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若要证明该装置中反应具有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_.
(5)若F中盛有40mL.2.5mol•L-1 NaOH溶液,实验结束后测得溶液质量增加了4.8g,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SO2+4OH-═2HSO3-+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硫酸是常用的化学试剂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我们用浓硫酸做过如下实验.
(1)甲中的试剂是蔗糖;甲到乙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此时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
(2)从乙到丙所发生现象的原因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2SO2↑+C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时浓硫酸表现的性质是氧化性
(3)将丙产生的蒸汽通人氯水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黄绿色逐渐变浅;当将丙产生的蒸汽用足量漂白粉溶液吸收时,吸收瓶底部有白色的硫酸钙沉淀生成.则生成该沉淀的总离子方程式为Ca2++ClO-+SO2+H2O=CaSO4↓+Cl-+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已知:5SO2+2KMnO4+2H2O═2MnSO4+2H2SO4
SO2+Ca(OH)2═CaSO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2S02↑+C02↑+2H2O,
此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2)A装置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S02气体;
(3)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02
(4)C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同学认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结论的正确,原因S02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改进措施是在B、C装置之间再加一个A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某合成氨厂的合成氨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N2的转化率为(  )
A.75%B.50%C.25%D.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图:

(1)ClO2中所有原子不是(填“是”或“不是”)都满足8电子结构.上图所示电解法制得的产物中杂质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显蓝色,除去杂质气体可选用C.
A.饱和食盐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四氯化碳
(2)稳定性二氧化氯是为推广二氧化氯而开发的新型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二氧化氯可广泛用于工业和饮用水处理
B.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能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期
C.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
D.在工作区和成品储藏室内,要有通风装置和监测及警报装置
(3)欧洲国家主要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制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
缺点主要是产率低、产品难以分离,还可能污染环境.
(4)我国广泛采用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此法相比欧洲方法的优点是安全性好,没有产生毒副产品.
(5)科学家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还原氯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ClO3+H2SO4═Na2SO4+2CO2↑+2ClO2↑+2H2O.此法提高了生产及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释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1)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水解,100℃左右时升华,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已知:4HCl+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①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B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B中,再加热装置D的反应管.
②产品收集采用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2)三价铁盐溶液因Fe3+水解而显棕黄色,请以Fe(NO33溶液为例,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①写出Fe(NO3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
②参照示例完成下表实验方案的设计.
限选材料:0.5mol•L-1Fe(NO33、3.0mol•L-1HNO3、1.0mol•L-1NaOH、NaHCO3固体、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广泛pH试纸、pH计及其他常见仪器.
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溶液的酸性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几滴3.0mol•L-1HNO3现象:棕黄色溶液颜色变浅;
结论:酸性增强抑制Fe3+水解.
②溶液的浓度取10mL0.5mol•L-1 Fe(NO33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pH1.另取90mL蒸馏水加入烧杯,充分搅拌,再测得pH2现象:pH2-pH1<1(或正确表达)
结论:稀释促进水解(或平衡右移)
③溶液的温度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现象: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结论:升高温度促进Fe3+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