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天平两端的两个烧杯中放有相同体积和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调节天平保持平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铝,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9:8B.11:12C.12:11D.3:4

分析 根据天平仍然平衡,说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发生两种情况的反应:第一种情况:两者都恰好完全反应,第二种情况,金属过量,根据固体质量差量法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第一种情况:两者都恰好完全反应:
设镁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为y,溶液增加的质量为z.
Mg+2HCl=MgCl2+H2↑       增加的质量
24            2            24-2=22
x                             z
24:22=x:z,x=$\frac{12z}{11}$
2Al+6HCl=2AlCl3+3H2↑    增加的质量
54               6         54-6=48
y                             z
54:48=y:z,y=$\frac{9z}{8}$,加入镁和铝的质量比为x=$\frac{12z}{11}$:$\frac{9z}{8}$=32:33,物质的量之比是12:11,故C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要将溶液增加的质量作为得到答案的桥梁,题目没有说明金属必须是相等等条件,所以存在各种可能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Ⅰ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K和1173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表:
温度K1K2
973K1.472.33
1173K2.151.67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
表达式:K3=$\frac{[CO]•[{H}_{2}O]}{[{H}_{2}]•[C{O}_{2}]}$.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K3=$\frac{{K}_{1}}{{K}_{2}}$.根据此关系式及表格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Ⅱ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ACDF(填选项字母).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填选项).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C;t4时刻B.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低的是D(填选项字母).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一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10mL 0.2mol/L的稀盐酸于试管中,测得生成氢气在标况的体积为11.2mL后反应停止,同时观察到盛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出现浑浊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说明了MgCl2和H2的总能量低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2)假设盐酸和镁反应后溶液的体积还是10ml 那么此时溶液的pH值为1.
(3)写出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的CO2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镁反应,转移4NA个电子
B.60g SiO2中含硅氧键数目为4NA
C.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D.3.9gNa2O2中所含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常压下,2 g H2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 mol/L 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乙和丁为黑色固体.
(1)写出化学式:甲H2;乙C.
(2)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stackrel{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_{26}^{45}$FeCl3和${\;}_{26}^{56}$FeCl3
B.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所以又称过渡金属
D.F-与K两种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 500℃生成白磷,反应为: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10C+P4O10═P4+10CO每生成1mol P4时,就有20mol电子发生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氯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的颜色比久置氯水深
B.新制氯水的酸性比久置氯水酸性弱
C.新制氯水和液氯的性质完全相同
D.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体现了HClO的漂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