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SO4•yH2O2•zH2O)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等作用,某研究小组为在实验室制备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并沉淀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物体的解答.
(1)晶体制备:将Na2SO4溶解在一定浓度、含有特定温稳定剂的双氧水溶液中,然后经浓缩、结晶(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
(2)组成测定:①准确称取3.540g晶体,配制成100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1.165g.③再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040mol•-1KMnO4溶液25.00mL.
①若室温下BaSO4的Kap=1.1×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0×10-5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1.1×10-5mol•L-1
②此时H2O2与KMnO4溶液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2MnO4-+5H2O2+6H+=4Mn2++8H2O+5O2↑;
③实验时,KMnO4溶液应盛放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保持30秒不褪去;
④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晶体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分析 (1)晶体制备:将Na2SO4溶解在一定浓度、含有特定温稳定剂的双氧水溶液中,然后经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
(2)①根据Kap=c(SO42-)•c(Ba2+)计算;
②酸性条件下,H2O2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氧气;
③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乳胶管,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
④、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其质量为1.165g,所以物质的量为0.005mol,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得n(Na2SO4)=n(BaSO4)=0.005mol,100mLA溶液中n(Na2SO4)=0.0025mol×4=0.02mol;根据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8H2O+5O2↑,③中n(H2O2)=$\frac{0.004000mol/L×0.025L×5}{2}$=0.0025mol,100mLA溶液中n(H2O2)=0.0025mol×4=0.01mol,结晶水的物质的量=$\frac{3.540g-0.02mol×142g/mol-0.01mol×34g/mol}{18g/mol}$=0.02mol,同一化学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个数之比,据此计算其化学式.

解答 解:(1)晶体制备:将Na2SO4溶解在一定浓度、含有特定温稳定剂的双氧水溶液中,然后经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
故答案为:结晶;
(2)①根据Ksp=c(SO42-)•c(Ba2+)得c(Ba2+)=$\frac{Ksp}{c(S{{O}_{4}}^{2-})}$,溶液中c(SO42-)≤1.0×10-5mol•L-1,所以c(Ba2+)≥$\frac{1.1×1{0}^{-10}}{1.0×1{0}^{-5}}$mol•L-1=1.1×10-5mol•L-1
故答案为:1.1×10-5
②酸性条件下,H2O2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4Mn2++8H2O+5O2↑,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4Mn2++8H2O+5O2↑;
③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乳胶管,所以要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时,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保持30秒不褪去,
故答案为:酸式;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保持30秒不褪去;
④、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其质量为1.165g,所以物质的量为0.005mol,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得n(Na2SO4)=n(BaSO4)=0.005mol,100mLA溶液中n(Na2SO4)=0.0025mol×4=0.02mol;根据方程式2MnO4-+5H2O2+6H+=4Mn2++8H2O+5O2↑,③中n(H2O2)=$\frac{0.004000mol/L×0.025L×5}{2}$=0.0025mol,100mLA溶液中n(H2O2)=0.0025mol×4=0.01mol,结晶水的物质的量=$\frac{3.540g-0.02mol×142g/mol-0.01mol×34g/mol}{18g/mol}$=0.02mol,同一化学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个数之比,所以硫酸钠、双氧水、水的个数之比=0.01mol:0.005mol:0.01mol=2:1:2,则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故答案为:2Na2SO4•H2O2•2H2O.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成分的判断,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知道各个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会根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AgI沉淀中加过量K2S溶液,黄色色沉淀转化为黑色色沉淀,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加过量K2S溶液充分反应后,Ksp(AgI)减小
B.加过量K2S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S2-的浓度之积等于Ksp(Ag2S)
C.加过量K2S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I- 的浓度之积小于Ksp(AgI)
D.Ksp(Ag2S)<Ksp(Ag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标准状况下CH4、HCl、H2S、NH3均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分别有①13.44L CH4 ②1molHCl分子 ③27.2gH2S  ④2.408×1023个NH3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④>①B.密度:②>③>①>④
C.质量:②>③>④>①D.H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0(g)+O2(g)?2NO2(g),达到平衡后:
(1)若将容器压缩.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保持容积不变.再通人O2,再次达到平衡后,容器内N0的浓度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若保持容积不变.再通人NO,再次达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O的转化率将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无水氯化铁的熔点为555K、沸点为588K.工业制备氯化铁的一种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
(2)己知FeCl3•6H20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01020305080100
溶解度(g/l00gH20)74.481.991.8106.8315.1525.8535.7
从FeCl3溶液中获得FeCl3•6H20的方法是加入少量盐酸加热浓缩,再冷却结晶.
(3)捕集器中温度超过673K,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2Cl6
(4)吸收塔中吸收剂X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炉中过量的氯气和少量氯化铁烟气,FeCl3溶液可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5)室温时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中c(Fe3+)≤l.O×lO-5mol•L-1时,视作Fe3+沉淀完全,则Fe3+沉淀完全的pH至少为3(已知Ksp[Fe(OH)3]=l.0×l0-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用乙醇、浓磷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H3PO4(浓)+NaH2PO4+HBr、CH3CH2OH+HBr$\stackrel{△}{→}$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 溴乙烷 溴 
 状态无色
液体 
无色
液体 
深红棕色
液体 
 密度/g•cm-30.79 1.44 3.1 
 沸点/℃78.538.459 
(1)A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瀑沸.
(2)B中进水口为b(填“a”或“b”)口.
(3)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平衡压强,使浓磷酸顺利流下.
(4)制取氢溴酸时,为什么不能用浓H2SO4代替浓磷酸?2HBr+H2SO4(浓)=Br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将C中的馏出液转入三角烧瓶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以除去水等杂质,滴加浓硫酸约1~2mL,使溶液明显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馏瓶,水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馏分约10.0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5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2.5×10-9,AgBr的Ksp=4.9×10-13
(1)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较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mol•L-1 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2×10-10mol•L-1
(2)AgBr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此时溶液中c(Ag+)=7×10-7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局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stackrel{焙烧}{→}$海带灰$\stackrel{水}{→}$水溶液$\stackrel{氧化}{→}$$\stackrel{A}{→}$$\stackrel{B}{→}$→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在海水中没有游离态存在
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
C.操作A是萃取
D.B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及铜的设备、回收利用进行了下列几方面的研究.
Ⅰ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检查丙装置是否漏气的方法是打开abc,用手捂住试管①,若两个烧杯中均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插入两烧杯中的导管内有倒吸的水柱形成,则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c,再打开弹簧夹ab,才能使CO2气体充满试管②.
(4)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看到生成的气体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2NO+O2=2NO2(用方程式表示),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气体的颜色,可在往稀硝酸中加入铜的同时,加入少量碳酸盐即可达到目的,那么加入碳酸盐的作用是碳酸盐与硝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CO2排走了试管内的空气.
Ⅱ(1)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火法炼铜:Cu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
      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上述两种方法中,铜元素均被还原(填“氧化”还是“还原”)成铜单质.
(2)可用FeCl3溶液浸泡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制备CuCl2•2H2O,实验室模拟回收过程如下:

  加试剂1

①步骤3的目的是使溶液的pH升高到5,此时Fe3+浓度为4×10-11mol/L[Ksp(Fe(OH)3)=4×10-38],可选用的试剂1是CuO或Cu(OH)2(写出一种即可).
②欲实现反应Cu+H2SO4(aq)=CuSO4+H2↑,在你认为能实现该转化的装置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极材料(填“Cu”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