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  )
A.SiO2和 SO2B.CO2和 H2OC.NaCl 和 HClD.CCl4和 KCl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由分子构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晶体是金属晶体,由原子构成的晶体是原子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二氧化硅中Si-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原子晶体,二氧化硫中S-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分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二者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化学键和晶体类型相同,故B正确;
C.NaCl是离子晶体,只含离子键,HCl是分子晶体,只含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不同,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中只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KCl中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晶体,所以晶体类型和化学键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键,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关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时开始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若测得滤液中c(F-)=0.01mol•L-1,则滤液中残留的c(Ca2+)=1.46×10-6mol•L-1mol•L-1 [已知:Ksp(CaF2)=1.46×10-10]
(2)沉锰工序中,298K、c(Mn2+)=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2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
(4)MnCO3高温煅烧可得到软磁体Mn3O4,但分解生成的CO需要回收利用.到目前为止,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器吸附(PSA)的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3是变压吸附回收炉气中CO的流程.
①PSA-Ⅰ吸附CO2的时间对PSA-Ⅱ中CO回收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载铜吸附剂对CO的吸附和提纯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在PSA-I中将CO2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②从PSA-Ⅱ中富集得到的CO有广泛的用途,除生产甲醇外,其用途还有作燃料(任写一种).
③检验放空气体中是否含有CO的实验操作是将该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观察是否有黑色的单质钯生成,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H2O═Pd↓+2HCl+CO2
(5)为测定某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1.00g软锰矿样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所得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从中取出25.0mL,用0.0200mol•L-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20.0mL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反应原理如下: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MnO2+C2O42-+4H+═Mn2++2CO2↑+2H2O
求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H2SO40.2mo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Cu反应可产生SO2分子数为0.1NA
B.足量Fe与1 mol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分子的数目为NA
D.1molNa2O2所含离子总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机物与足量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过量FeS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再滴入几滴NaClO溶液,溶液立即变黄.
(1)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
(2)为检验上述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取少许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氧化产物为Fe3+;为检验上述反应中的还原产物,请填写实验操作、现象和匹配的结论:取少许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还原产物为Cl-
(3)为证明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存在过量的Fe2+,可向其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紫红色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有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同一层内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以C-C键相结合.则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C键之比为(  )
A.1:1B.2:1C.2:3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X、Y、Z、W、R.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2对成对电子,Z的原子序数为Y的原子序数的2倍,W3+的基态离子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R的氢氧化物悬浊液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是1:2.
(2)R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胞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是4.
(3)下列有关X、Y、W的说法正确的是②④.
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族元素中最小
②常温下,Y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XY3-中X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
④W属于d区的元素
(4)将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滴入R的氢氧化物悬浊液中,可得深蓝色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是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将Na2Y2与W2+的硫酸盐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并投入水中,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Na2O2+Fe2++6H2O=4Fe(OH)3↓+O2↑+8Na+
(6)与X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或CO2或CS2或BeCl2、离子有SCN-或OCN-或C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NH42Fe(SO42•6H2O(M=392g•mol-1)又称莫尔盐,简称FAS,其俗名来源于德国化学家莫尔(Karl Friedrich Mohr).它是浅蓝绿色结晶或粉末,对光敏感,在空气中会逐渐风化及氧化,可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某实验小组利用工业废铁屑制取莫尔盐,并测定其纯度.
Ⅰ.莫尔盐的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必须在剩余少量铁屑时进行过滤,其原因是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制取的莫尔盐最后要用b洗涤(填字母编号),其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水分,加速晶体的干燥,防止其氧化变质.
a.蒸馏水             b.乙醇                 c.滤液
(3)从图中选取必须用的仪器连接成实验室制取(NH42SO4溶液的装置,连接的顺序(用接口字母表示)是a、d、e、f.

Ⅱ.FAS纯度测定
为测定FAS纯度,取m g样品配制成500mL溶液,根据物质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1)甲方案:取20.00mLFAS溶液,用0.1000mol•L-1的酸性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
i)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ii) 滴定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是①④⑤⑥.

(2)乙方案:取20.00mLFAS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待测液]$\stackrel{足量的BaCl_{2}溶液}{→}$ $\stackrel{过滤}{→}$ $\stackrel{洗涤}{→}$ $\stackrel{干燥}{→}$ $\stackrel{称量}{→}$[wg固体]
列出计算FAS晶体纯度的代数式$\frac{392×25W}{2×233m}$×100%(不用计算出结果).
(3)已知实验操作都正确,却发现甲方案的测定结果总是小于乙方案,其可能的原因是Fe2+被空气部分氧化,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取少量FAS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已被空气部分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则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
A.石墨B.金刚石C.一样高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