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 (g)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CD.
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2.0410.270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0(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 (CO)=0.2mol•L-1,则H2的转化率为53.3%,此时的温度为250℃,若在此温度下测得某时刻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c (CO)=0.5mol•L-1,c (H2)=0.2mol•L-1,c (CH3OH)=0.1mol•L-1,则此时该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F.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加入H2       E.加入惰性气体   F.分离出甲醇.

分析 (1)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 (CO)=0.2mol•L-1,则:
               CO(g)+2H2(g)?CH3OH (g)
起始浓度(mol/L):1      3         0
变化浓度(mol/L):0.8    1.6       0.8
平衡浓度(mol/L):0.2    1.4       0.8
转化率=$\frac{浓度变化量}{起始浓度}$×100%,根据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平衡常数,进而确定温度;
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3)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C.增加CO的浓度,CO的转化率降低;
D.加入H2平衡正向移动;
E.恒温恒容下,加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F.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 解:(1)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故A错误;
B.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若平均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CD;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故答案为:<;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 (CO)=0.2mol•L-1,则:
                CO(g)+2H2(g)?CH3OH (g)
起始浓度(mol/L):1        3        0
变化浓度(mol/L):0.8      1.6      0.8
平衡浓度(mol/L):0.2      1.4      0.8
氢气转化率=$\frac{1.6mol/L}{3mol/L}$×100%=53.3%;
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0.8}{0.2×1.{4}^{2}}$=2.041,故温度为250℃;
浓度商Qc=$\frac{0.1}{0.5×0.{2}^{2}}$=5>K=2.041,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53.3%;250℃;向逆方向进行;
(3)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增加CO的浓度,CO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加入H2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E.若恒温恒容下,加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E错误;
F.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F正确,
故选:DF.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应用等,注意理解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对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电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通入O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2)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Al+3HCO3--3e-=Al(OH)3↓+CO2↑;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2Al(OH)3 $\frac{\underline{\;\;△\;\;}}{\;}$Al2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已知反应原理:
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C;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C,沸点为249?C,溶解度0.34g(常温);乙醚的沸点34.8?C,难溶于水.

试回答:
(1)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应选用的仪器是A(填字母序号).
A.带胶塞的锥形瓶    B.玻璃棒和玻璃片  C.烧杯   D.容量瓶
(2)操作I的名称是萃取、分液,乙醚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3)操作II的名称是蒸馏.
(4)在使用如图2所示仪器的操作中,烧瓶内温度计中的水银球的位置应在b(选填图示字母序号)处,该操作中,除图中两仪器外,还需使用的仪器有酒精灯、带附件的铁架台、橡胶塞、石棉网、各种玻璃导管、橡胶管及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等,分离产品的适宜温度是205.3℃.
(5)操作III的名称是过滤,产品甲是苯甲醇,产品乙是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湿法、干法制备高铁酸盐的原理如下表所示.
湿法强碱性介质中,Fe(NO33与NaClO反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溶液
干法Fe2O3、KNO3、KOH混合加热共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和KNO2等产物
(1)工业上用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流程如图1所示:
①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盐酸)$\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③湿法制备高铁酸盐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10OH-+2Fe3+=2FeO42-+3Cl-+5H2O.
(2)高铁酸钾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其处理水的原理为高铁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产生的Fe(OH)3胶体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质形成沉淀,从而净化水.
(3)干法制备K2FeO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4)高铁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其反应为3Zn+2K2FeO4+8H2O$?_{充电}^{放电}$3Zn(OH)2+2Fe(OH)3+4KOH.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OH)2+2e-=Zn+2OH-
如图2为该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的高铁电池的优点有放电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塑化剂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主要应用于PVC等合成材料中作软化剂.反应原理为:
+2CH3CH2CH2CH2OH→+H2O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三颈瓶中放入14.8g邻苯二甲酸酐、25mL正丁醇、4滴浓硫酸,开动搅拌器b(反应装置如图).
步骤2:缓缓加热至邻苯二甲酸酐固体消失,升温至沸腾.
步骤3:等酯化到一定程度时,升温至150℃
步骤4:冷却,将三颈瓶中的液体倒入分漏斗中,用饱和食盐水和5%碳酸钠洗涤.
步骤5:减压蒸馏,收集200~210℃2666Pa馏分,即得DBP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搅拌器的作用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2)反应过程中正丁醇过量的目的是增大正丁醇的含量,可促使反应正向移动,增大邻苯二甲酸酐的转化率.
(3)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水器,试分析它的作用:及时分离出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步骤3中确定有大量酯生成的依据分水其中有大量水生成.
(4)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用碳酸钠除去酯中的醇和酸.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可以防止有机物脱水碳化,提高产物的纯度.
(5)写出正丁醇在135℃生成醚的反应方程式2CH3CH2CH2CH2OH$→_{135℃}^{浓硫酸}$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写出DBP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方程式+2NaOH$\stackrel{△}{→}$+2CH3CH2CH2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 l-丁醇、溴化钠和过量较浓H2SO4混合物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 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现设计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aBr+H2SO4$\frac{\underline{\;\;△\;\;}}{\;}$NaHSO4+HBr)

(1)关闭K1和K2,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竖直冷凝管的作用 是冷凝回流,使冷水从a(填a或b)处流入.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NaBr+H2SO4═HBr+NaHSO4、HBr+CH3CH2OH$\stackrel{△}{→}$CH3CH2Br+H2O
(3)理论上,上述反应的生成物还可能有:丁醚、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A处酒 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K1,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C、D装置检验
部分副产物,C、D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硝酸银、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观察到D瓶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
(4)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下:
物质熔点/℃沸点/℃
1-丁醇-89.5117.3
1-溴丁烷-112.4101.6
丁醚-95.3142.4
1-丁烯-185.3-6.5
为了进一步精制1-溴丁烷,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塞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关闭K1,打开K2,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迅速升高温度至101.6℃,收集所得馏分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FeO(s)+CO(g)?Fe(s)+CO2(g)已知1100℃,K=0.263
(1)1100℃时,若平衡向右进行,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否(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大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浓度商Qc=$\frac{0.025}{0.1}$=0.25<K=0.263,说明不是平衡状态,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立德粉是一种白色颜料,可通过反应:ZnSO4(aq)+BaS(aq)═ZnS↓+BaSO4↓制得.用含锌废料制取立德粉的实验流程如图:

(1)配制30%BaS溶液,现有量筒、烧杯及玻璃棒,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
(2)加入锌粉被还原的离子有Fe3+、Cu2+
(3)在弱酸性条件下,KMnO4除Mn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2MnO4-+3Mn2++2H2O=5MnO2↓+4H+
(4)若所得ZnSO4酸性较强,可采取的简单措施是加少量的锌粉,搅拌直到溶解.
(5)两种溶液合成立德粉,还需要经过陈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磨粉得成品.
(6)若最后发现立德粉成品白度不够,其可能原因是Cu2+、Mn2+及Fe3+没有除尽.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废电池锌片 (主要成分为Zn、Fe、C)出发,先制备纯净的硫酸锌溶液,再合成立德粉.请补充完整由废锌片制备ZnSO4溶液的实验步骤[如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1.13.2
Fe2+5.88.8
Zn2+5.98.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2O2、3.0mol•L-1 H2SO4、1.0mol•L-1 NaOH.
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用稍过量3.0 mol•L-1 H2SO4溶解废锌皮;
②加入适量30% 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③1.0 mol•L-1 NaOH,调节溶液pH约为5(或3.2≤pH<5.9),使Fe3+沉淀完全;
④过滤得滤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2g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11.2L 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1L 0.1 mol/L NaN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