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制备方法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A.取新制FeSO4溶液注入试管,再向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B.往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浓溴水时,有白色沉淀析出

C.向盛有0.01 mol·L-1 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得到浅黄色的AgI胶体

D.淀粉与稀H2SO4共煮后,加入新制Cu(OH)2再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C


解析:

Fe(OH)2很容易被氧化,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看不到白色沉淀,A错;要得到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必须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入过量浓溴水,B错;淀粉与稀H2SO4共煮后,必须先加碱中和H2SO4,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才有红色沉淀生成,D错。正确答案为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1)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
①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广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液氨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2NH3=NH4++NH2-
2NH3=NH4++NH2-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ey)提出质子理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以看作酸又可看碱的是
AD
AD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
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反应产物,如:H++OH-→H2O.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Ⅰ)H3BO3+H2H++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
H2O
H2O
(填H3BO3或H2O);
(Ⅱ)NaH+H2O═NaOH+H2↑,该反应中的酸是
H2O
H2O
(填NaH 或H2O).
(2)已知A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M、L层电子数之和多一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D元素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原子半径最小;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按要求填写
①B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5
1s22s22p63s23p5
,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
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

②D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是
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
,C单质的制备方法是:
电解法
电解法

③E和F形成的化合物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型
三角锥型
,该物质比D与E形成的化合物更容易液化的原因是
E和F形成的化合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E和F形成的化合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闵行区模拟)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两种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①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如图1);
②乙酸丁酯[CH3COO(CH23CH3]的制备(装置如图2).

制备这两种酯所涉及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表:
物理性质 乙酸 乙醇 1-丁醇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117.3 -89.5 -83.6 -73.5
沸点(℃) 117.9 78.5 117 77.06 126.3
  密度(g/cm3 1.05 0.79 0.81 0.90 0.8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
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
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
;制备乙酸丁酯的过程中,直玻璃管的作用是
冷凝回流
冷凝回流
,试管不与石棉网直接接触的原因是
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
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

(2)乙酸乙酯制备时,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两种酯的提纯过程中都需用到的关键仪器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在操作时要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先将水溶液放出,最后将所制得的酯从该仪器的
A
A
(填序号).
A.上口倒出          B.下部流出           C.都可以
(3)在乙酸丁酯制备中,下列方法可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的是
B、C
B、C
(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加过量乙酸    C.不断移去产物    D.缩短反应时间
(4)1-丁醇若含有乙醇,有同学认为制得的乙酸丁酯中含有乙酸乙酯.为了证实该观点,可尝试选用下列
C
C
(填序号)装置来做实验,请简述与实验结论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制备方法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

A.取新制FeSO4溶液注入试管,再向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B.往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浓溴水时,有白色沉淀析出

C.向盛有0.01 mol·L-1 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得到浅黄色的AgI胶体

D.淀粉与稀H2SO4共煮后,加入新制Cu(OH)2再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山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4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制备NH3?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