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温度下,0.02mol•L-1NaHSO3溶液的p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4
B.c(SO32-)+c(OH-)=c(H2SO3)+c(HSO3-
C.2c(SO32-)+c(HSO3-)+c(H2SO3)=0.02mol•L-1
D.$\frac{c({H}^{+})•c(S{{O}_{3}}^{2-})}{c(HS{{O}_{3}}^{-})}$约为5×10-5 mol•L-1

分析 A、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B、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计算分析判断;
C、依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可知n(Na)=n(S);
D、依据电离平衡常数K=$\frac{c({H}^{+})•c(S{{O}_{3}}^{2-})}{c(HS{{O}_{3}}^{-})}$计算判断.

解答 解:A、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加水稀释促进HSO3-电离,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4,故A错误;
B、0.021mol•L-1NaHSO3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HSO3-)+2c(SO32-)+c(OH-)=c(Na+)+c(H+),物料守恒为:c(HSO3-)+c(SO32-)+c(H2SO3)=c(Na+),则得到c(OH-)+c(SO32-)=c(H2SO3)+c(H+),故B错误;
C、由溶液中物料守恒可知,硫元素存在形式总和与钠元素相同,n(Na)=n(S),c(HSO3-)+c(SO32-)+c(H2SO3)=c(Na+)=0.02mol•L-1,故C错误;
D、某温度下,0.02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3,电离平衡常数K=$\frac{c({H}^{+})•c(S{{O}_{3}}^{2-})}{c(HS{{O}_{3}}^{-})}$=$\frac{1{0}^{-3}×1{0}^{-3}}{0.02-1{0}^{-3}}$≈5×10-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计算应用,电离和水解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不加热都能进行
B.任何化学反应的发生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C.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Ⅲ(填“Ⅰ”“Ⅱ”或“Ⅲ”).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说明该反应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可能是放热反应(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某些物质(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填“Ⅰ”“Ⅱ”或“Ⅲ”)进行实验;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
(1)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强氧化性.
(2)铜与硝酸反应可以制备硝酸铜.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好,他设计了如下方法:Cu$→_{△}^{空气}$CuO$\stackrel{HNO_{3}(稀)}{→}$Cu(NO32,此方法的优点是:污染小、消耗原料少.
(3)将3.20g Cu跟30.0mL 10mol•L-1的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则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为(0.1+a)mol.
(4)0.3mol Cu被另一浓度的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时产生的NO和NO2气体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8.96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1mol,产生的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酸性:>H2CO3,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  转变为   的最佳方法是(  )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甲、乙、丙是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1)若甲是CO2
①常用于泡沫灭火器的是丙(填“乙”或“丙”,下同);
②浓度均为0.01mol•L-1的乙溶液和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乙
(2)若甲是Al.
①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②当n(Al):n(NaOH):n(H2SO4)=1:1:2时,丙的化学式是Al2(SO43
(3)若甲是Cl2
①甲转化为乙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②已知:TiO2(s)+2Cl2 (g)+2C(s)=TiCl4(l)+2CO(g)△H=-81kJ•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写出TiO2和Cl2反应生成TiCl4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TiO2(s)+2Cl2(g)=TiCl4(l)+O2(g)△H=+140kJ•mol-1
③常温下,将a mol•L-1乙溶液和0.01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丙,溶液呈中性,则丙的电离平衡常数Ka==($\frac{a}{2}$-0.01)×10-5mol•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3.0g乙烷完全燃烧在常温下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则下列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C2H6(g)+7O2(g)═4CO2(g)+6H2O(g)△H=-2119.6kJ/mol
B.C2H6(g)+$\frac{5}{2}$O2(g)═2CO(g)+3H2O(g)△H=-1559.8kJ/mol
C.C2H6(g)+$\frac{7}{2}$O2(g)═2CO2(g)+3H2O(g)△H=-1559.8kJ/mol
D.C2H6(g)+$\frac{7}{2}$O2(g)═2CO2(g)+3H2O(l)△H=-1559.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A氢、B碳、C氧.
(2)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
(3)F离子结构示意图:
(4)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名称是甲烷.
(5)C、D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6)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弱(填“强”或“弱”)的事实是氯气能从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硫(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铁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质量约占5%左右.铁矿石的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等.
(1)写出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有一种产物是可燃性气体,则其反应式为3Fe+4H2O(气)$\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在常温下,铁跟水不起反应.但是,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及二氧化碳等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刷油漆是重要的防腐蚀措施之一,油漆防腐蚀的主要原理是将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离.
(3)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举一例说明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血红素中含铁,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