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SO
B.加入NaOH固体,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一定有NH4+
C.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则一定有Fe2+而没有Fe3+
D.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C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OPA是一种重
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________。
(5)OP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D.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B.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处置、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②金属镁着火时,可用CO2灭火
③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Na和O2 B.FeCl3溶液和Mg
C.Fe和Cl2 D.AlCl3溶液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 。
(2)电子工业用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工程师欲从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废水中回收铜,并获得FeCl3溶液,设计如下方案:
①滤渣C的化学式为 ;
②试剂F宜选用______(填选项序号),通入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 B.氯水 C.溴水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FeCl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待测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②溶液组成的测定:取30.0mL待测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25.83g白色沉淀。则溶液中c(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的方法 |
A | CaO(CaCO3) | 水 | 溶解、过滤、结晶 |
B | Cu(CuO) | 稀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CuSO4(H2SO4) | 氢氧化钠溶液 | 过滤 |
D | CO(H2) | 氧气 | 点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装置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检验是否有氯气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