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中,既有沉淀,又有气体产生的是(  )
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钠生成沉淀,应为难溶性碱,与钠反应的物质应为水、酸或醇溶液.
解答:解:A.将金属钠投入到稀食盐水中,只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无沉淀,故A错误;
B.将金属钠投入到酒精溶液只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无沉淀,故B错误;
C.将金属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铁沉淀,故C正确;
D.金属钠和煤油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能与钠反应的物质应含有-OH或能电离出氢离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
生成淡黄色沉淀
生成淡黄色沉淀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Cl2=2Cl-+S↓
S2-+Cl2=2Cl-+S↓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原子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原子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5)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Na2S溶液、新制氯水、0.5mol?L-1盐酸、3mol?L-1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0.5mol?L-1盐酸中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③将新制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1盐酸和3mol?L-1盐酸中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可以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现象是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2)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反应物的性质
反应物的性质

(3)实验③的现象是产生浅黄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Cl2+S2-=2Cl-+S↓
Cl2+S2-=2Cl-+S↓

由实验③可以得出非金属性氯
强于
强于
硫(填“强于”、“弱于”、“无法比较”).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可以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选择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将所选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写在横线上:
①苯、甲苯
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②苯、硝基苯、乙醇

③苯酚溶液、己烯、己烷、醋酸溶液
溴水
溴水

Ⅱ: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甲、乙两方案.
方案甲:
实验1:取少量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金属钠.
实验2:各取3mL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苯酚和乙醇,再投入大小相同的钠块.
方案乙:
各取少量等物质的苯酚和乙醇于试管中,均在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化后,各放入相同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已知:苯酚的密度为1.07g/mL)
(1)方案甲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证明钠与乙醚不反应,烃基上的氢不能被钠取代
证明钠与乙醚不反应,烃基上的氢不能被钠取代

(2)方案乙中观察到:在乙醇中,钠很快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且表面产生白色悬浮物,最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白色悬浮物为

②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可能原因有
反应物接触面积小
反应物接触面积小
生成的苯酚钠将钠包起来,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生成的苯酚钠将钠包起来,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Fe3+可以与SCN-、CN-、F-、有机分子等形成很多的配合物。

①写出基态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②已知(CN)2是直线型分子,并有对称性,则(CN)2中π键和σ键的个数比为           

③下图是SCN-与Fe3+形成的一种配合物,画出该配合物中的配位键(以箭头表示)。

④F-不仅可与Fe3+形成[FeF6]3+,还可以与Mg2+、K+形成一种立方晶系的离子晶体(如下图)。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液氨和水类似,也能发生电离:NH3+NH3NH4++NH2,其离子积常数为l.0×l030。现将2.3g金属钠投入1.0 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生成NaNH2,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所得溶液中NH4+的浓度

                                              

②已知:N2(g)+O2(g)=2NO(g)      △H=+180kJ·moll

4NH3(g)+5O2(g)=4NO(g)+6H2O(g)      △H=-908 kJ·moll

写出氨气被一氧化氮氧化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下图装置中,若通电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左侧电极质量增加。

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中左侧电极反应式:Cu2++2e-=Cu

B.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丙的pH减小

C.向甲中通人适量的HCl气体,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D.电解一段时间后,向乙中加入0.1molCu(OH)2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2mol②若将甲中溶液换成MgCl2,则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若Cu电极上质量增加2.16 g, 甲溶液体积为200mL, 则甲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江苏省江都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Ⅰ:选择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将所选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写在横线上:

① 苯、甲苯          ② 苯、硝基苯、乙醇       

③ 苯酚溶液、己烯、己烷、醋酸溶液             

Ⅱ: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甲、乙两方案。

方案甲:

实验1:取少量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金属钠。

实验2:各取3mL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苯酚和乙醇,再投入大小相同的钠块。

方案乙:

各取少量等物质的苯酚和乙醇于试管中,均在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化后,各放入相同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已知:苯酚的密度为1.07g/mL)

(1)方案甲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2)方案乙中观察到:在乙醇中,钠很快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且表面产生白色悬浮物,最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白色悬浮物为           

②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