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①SO2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②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回答下列问题(注:E为止水夹,F为旋塞):
(1)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蘸有NaOH溶液,
其作用是 。
(4)装置B具有贮存气体的作用。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F并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 B.饱和NaHSO3溶液 | C.酸性KMnO4溶液 | D.NaOH溶液 |
(1)夹紧水夹E,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若漏斗中水滴入部分后便停止,证明气密性好。若水一直滴入,则气密性不好。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3)吸收尾气中SO2,防止污染;
(4)瓶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B
(5)0.02mol;
解析试题分析:(1)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水夹E,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若漏斗中水滴入部分后便停止,证明气密性好。若水一直滴入,则气密性不好。(2)在装置A浓 与Cu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CuCuSO4+SO2↑+2H2O. (3)SO2是大气污染物,如不处理,容易导致大气污染。所以在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蘸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尾气中SO2,防止污染;(4)装置B具有贮存气体的作用。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F并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至一定的高度。由于SO2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而且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饱和NaHSO3溶液。选项为B。根据S守恒可得n(H2SO4)=n(SO42-)+n(SO2)。n(SO42-)=3.495 g÷233g/mol=0.015mol;根据方程式5SO2+ 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可得n(SO2)= 5/2×n(KMnO4)= 5/2×0.2L×0.01mol/L=0.005mol.所以n(H2SO4)=0.02mol。
考点:考查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原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物质的应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知识。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木炭粉和浓硫酸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检验。
已知: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酸性高
(1)组装好上述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 、 ;B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 、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什么现象,才可以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用下述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下列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洗气装置C是为了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D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看到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_______。(填E或F)
(4)G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球,G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
H是浸有NaBr溶液的棉花球,H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处为尾气吸收装置, 写出实验室利用烧碱溶液吸取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6)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使用12 mol·L-1的浓盐酸10 mL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 实际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03 mol,试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的有关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实验药品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③碳酸氢铵 ④氯化铵 ⑤熟石灰 ⑥氢氧化钠
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现将C处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的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D中的铜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是 (填物质序号)
(2)B装置的作用为
(3)D中铜片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了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处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中的 (填下列各项序号)
A.Na2CO3 | B.AgNO3 | C.H2SO4 | D.Fe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 质 | SiCl4 | BCl3 | AlCl3 | FeCl3 | PCl5 |
沸点/℃ | 57.7 | 12.8 | - | 315 | - |
熔点/℃ | -70.0 | -107.2 | - | - | - |
升华温度/℃ | - | - | 180 | 300 | 16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A B C D E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 。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 (并注明盛装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 > 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 a | b | c | d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中D为止水夹,F是装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其中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装置后,关闭D,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外抽注射器活塞,C装置中有什么现象?
;
(2)反应开始前要向体系中通入气体A,为什么? ;A可以是 (填序号) ①N2 ②O2 ③空气 ④CO2
(3)当完成装置A的实验目的后,关闭D,再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F中空气推入E中,证明生成了NO实验现象是: 。
(5)装置C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
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_______(填I或Ⅱ)。
I.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 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