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小 | |
B. | 在T 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V 正<V 逆 | |
C. | 反应CO(g)+H 2O(g)?CO 2(g)+H 2(g) 的△H>0 | |
D. | 若T 1、T 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 |
分析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T 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减小c(CO2)可达到平衡状态;
C.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吸热反应中温度越高,K越大.
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CO)越小,则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故A错误;
B.T 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减小c(CO2)可达到平衡状态,即平衡逆向移动,则一定有V 正<V 逆,故B正确;
C.温度越高,c(CO2)越大,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CO(g)+H 2O(g)?CO 2(g)+H 2(g) 的△H>0,故C正确;
D.吸热反应中温度越高,K越大,则T 1、T 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浓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只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 |
B.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 |
C.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 | |
D.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 |
B. | 金刚石是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 | |
C. | 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氨气过程中,均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 | |
D. | SiO2和CO2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②⑤③① | B. | ⑤②④①③ | C. | ②⑤④③① | D. | ④①②⑤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S2$\stackrel{O_{2}/高温}{→}$SO3$\stackrel{H_{2}O}{→}$H2SO4 | |
B. | HCl(aq)$\stackrel{MnO_{2}}{→}$Cl2$\stackrel{澄清石灰水}{→}$Ca(ClO)2 | |
C. | N2$→_{△}^{O_{2}/催化剂}$NO2$\stackrel{O_{2}、H_{2}O}{→}$HNO3 | |
D. | 饱和NaCl溶液$\stackrel{NH_{3}、CO_{2}}{→}$NaHCO3$\stackrel{△}{→}$Na2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