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开学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键
B.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C.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符合通式CnH2n+2
D.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入学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SO2及Cl2是实验室常见的两种气体。
(1)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氯气,除了二氧化锰、浓盐酸和浓硫酸,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填写试剂或溶液名称)。
(3)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有 (填微粒符号)。
(4)某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Cl2进行尾气处理。
①请完成吸收初期的化学方程式:Cl2+Na2SO3+2 NaOH= 。
②吸收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取出2mL吸收后的溶液(强碱性)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向其中滴加3~4滴淀粉-KI溶液,发现溶液先变蓝,随即又褪去。溶液先变蓝,说明吸收后的溶液中存在 (填微粒符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蓝色褪去的可能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入学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X、Y、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C. 由X、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为1:2
D. 离子半径:r(Z)<r(Y)<r(X)<r(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入学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Na2O2溶于足量水,电子转移数为NA
B.1L0.5mol/L C2H5OH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3NA
C.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硫酸、亚硫酸盐等。请回答:
(1)已知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下图为不同温度(T1、T2)下S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T1__________(填“>”“<”或“=”)T2,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表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4种投料比[n(SO2):n(O2)]分别为2:18、4:15、7:11和8:10时SO2的平衡转化率。
投料比 | a | b | c | d |
SO2平衡转化率/% | 97.1 | 96.8 | 95.8 | 90.0 |
i.b对应的投料比为_____________。
ii.投料比为8:10时,平衡混合气体中SO3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钠碱循环法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并将其转化为硫酸的工艺如下:
①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
i.在图中标示出b区的Na+和HSO3-的移动方向。
ii.请结合生成H2SO4的电极反应式说明c区除得到浓的硫酸外,还会得到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一下模块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3X(g)+Y(g)2Z(g)+2W(g)在 2L密闭容器中进行,10min后 Y减少了1.0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v(X)=0.05mol·L-1·min-1 B.v(Z)=0.10mol·L-1·min-1
C.v(Y)=0.10mol·L-1·min-1 D、v(W)=0.05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