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5℃时,向100 mL含氯化氢14.6 g的盐酸溶液里放入5.60 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
2 min末,收集到1.12 L(标准状况)氢气。在此之后,又经过4 min,铁粉完全溶解。则前2 min与后4 min相比,反应速率较快的是 ,其原因是 。
(2)在1×105Pa和25℃时,H—H键、N≡N键和N—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945 kJ·mol-1和391 kJ·mol-1,
①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在25℃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 kJ;
③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 。
A.Q1>Q2 B.Q1<Q2 C.Q1=Q2
如此选择的理由是 。
(1)由于前2 min反应物的浓度比后4 min的浓度大,所以前2 min的反应速率要大。
(2)①由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N2+3H22NH3,根据所给的各种化学键的键能关系,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945 kJ+3×436 kJ=2 253 kJ,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 kJ=2 346 kJ,所以放出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若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 346 kJ-2 253 kJ=93 kJ。
③试剂生产中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所以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理论上放出的能量。
答案:(1)前2 min 氢离子浓度大
(2)①放热 ②93 ③A 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mol A发生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 mol N2,同时增加3 mol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正反应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
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
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 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①H2 ②Cl2 ③O2 ④HCl ⑤CO2 ⑥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若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气体应由____口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