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两种碱的混合物共8g与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组成可能是(  )
A.NaOH、KOHB.NaOH、Cu(OH)2C.Fe(OH)2、Cu(OH)2D.Fe(OH)2、Fe(OH)3

分析 100mL2mol/L的盐酸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n=0.1L×2mol/L=0.2mol,结合氯元素守恒计算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aOH、KOH物质的量分别为x、y,x+y=0.2mol,40x+56y=8,y=0,故A错误;
B.NaOH、Cu(OH)2 物质的量分别为x、y,x+2y=0.2mol,40x+98y=8,y=0,故B错误;
C.Fe(OH)2、Cu(OH)2物质的量分别为x、y,2x+2y=0.2mol,90x+98y=8,y<0,故C错误;
D.Fe(OH)2、Fe(OH)3物质的量分别为x、y,2x+3y=0.2mol,90x+107y=8,x=0.05,y=$\frac{1}{28}$,混合物组成可能是Fe(OH)2、Fe(OH)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分析计算,注意元素守恒的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现有一种无色的鲜花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填空.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K2CO3(填化学式),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Ca(NO32+Na2CO3↓=CaCO3↓+2NaNO3
②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Cl-的数目之比为2:1,则原营养液是由3种溶质配制成的.
③某同学用氯化钙、硝酸钾、氯化钾配成的营养液中K+、Cl-、NO3的数目之比为2:5:1,则所用硝酸钾和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原子半径(10-10 m)0.741.601.521.100.991.860.751.43
最高正化合价+2+1+5+7+1+5+3
最低负化合价-2-3-1-3
(1)上述元素中处于同一主族的有③和⑥、④和⑦;处于第3周期的有②④⑤⑥⑧;(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已知A元素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A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3周期ⅥA族;
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frac{1}{4}$,则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三氧化铀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在溶液中可以以UO22+和U2O72-形式存在,按要求写出UO3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UO3与强碱反应2UO3+2OH-=U2O72-+H2O;
②UO3与强酸反应UO3+2H+=U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氯碱工业中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42-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学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烧杯.
(2)在第Ⅱ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NaOH溶液(写化学式).
(3)试剂丙为Na2CO3溶液(写化学式).判断试剂丙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盐酸,若产生气泡,则Na2CO3过量.
(4)在第Ⅴ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两种常见金属A(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B(红色金属)分别与两种酸X、Y发生反应,其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D为红棕色气体.
回答以下问题:

(1)D为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环境污染有化学烟雾、酸雨(列举两个).
(2)G溶液蒸发、冷却结晶所得产物的俗名是胆矾或蓝矾.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4)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NO2+H2O=2H++SO42-+NO;
(5)6.4gB与过量X溶液(8mol/L、60mL)充分反应后,生成的还原产物有C、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X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X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6)常温下A与Y的稀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盐W,关于固体W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其中N是红棕色的化合物.
①M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有F;将M通入BaCl2溶液,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②若经反应I得到16g固体N,产生的气体M恰好被0.3L 1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溶液1,则反应IV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HSO3-+H2O=2Fe2++SO42-+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aXm+bYn-两种简单离子(X、Y都是短周期元素)中,已知Yn-比X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
A.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B.a一定比b小
C.b-a+m+n一定等于16D.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不熊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有几项: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的非羟基氧数目比H2SO4的非羟基氧数目多;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生成FeS;⑦HCl的酸性比H2S的酸性强;⑧沸点:H2S>HCl.(  )
A.2项B.3项C.4项D.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按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b、c、d均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硫酸铜和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下列现象作出判断:【假设电解质均足量】
(1)若b极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则电源A极是正极;
(2)若乙池产生的气体明显多于甲池,则甲池电解质是硫酸铜;
(3)若乙池中加入酚酞后d极溶液先变红,则电源A极是正极;
(4)若d极气体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a极是阴极
(5)若电子由c极流向b极,则c极是阳极,电源A极
是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做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且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后,前者溶液呈绿色,后者溶液呈蓝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进行了讨论.请回答: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一些同学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另一些同学认为: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请简述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对绿色溶液加热,容器上部出现红棕色,且溶液变成蓝色.
(3)铜与硝酸反应后产生NO和NO2对环境有污染,可用NaOH溶液吸收.已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溶液吸收得到一种钠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