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09mol
B.ClO3-的生成是由于氯气的量的多少引起的
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 | 200mL 2mol/L MgCl2溶液 | B. | 1000mL 2.5mol/L NaCl溶液 |
| C. | 250mL 1.5mol/L AlCl3溶液 | D. | 300mL 3mol/LKCl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18 mol·L-1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
⑤转移、洗涤 ⑥定容、摇匀 ⑦装瓶贴标签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Fe3++2I-=2Fe2++I2、Br2+2Fe2+=2Fe3++2Br-。现向含有FeBr2、FeI2的某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按Br2、Fe3+、I2的顺序氧化性逐渐减弱 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
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 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 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H=-196kJ·moL−1,一段时间后达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SO2)/mol | n(O2)/mol |
0 | 2 | 1 |
5 | 1.2 | |
10 | 0.4 | |
15 | 0.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k.
A.反应在前5min的平均速率为v (SO2)=0.08mol·L−1 ·min−1
B.保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1molSO2和0.5molO2时,v (正)> v (逆)
C.该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1.25L·mol-1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5mol SO3,达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食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新鲜鱼、肉用食盐腌渍后可以延长保存期,是因为( )
| A. | NaCl中的Cl﹣有杀菌作用 |
| B. | 浓食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
| C. |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
| D. | 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失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