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下列安全标识用错的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NA | B、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5NA | C、1L 0.1mol/L的Fe2(SO4)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2NA | D、1mol羟基(-OH)中含电子数为10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房山区下学期高二期末测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图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装置①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B. 装置②能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C. 装置③能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D. 装置④的X电极是负极,则能验证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秋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7分)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碘化钠。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查阅资料】氯的单质可以置换出碘化物中的碘。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溶液甲与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从“无色溶液丁”中获取氯化钠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结晶 C.冷却结晶
(3)操作①的名称 ;所需要的主要试剂是 。
(4)操作②的名称 ;从液体丙获得碘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秋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aCl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盐酸滴在生石灰上
C.铁粉撒入CuSO4溶液中
D.向炽热氧化铁通入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秋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实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冶炼金属 B.燃料燃烧 C.钢铁锈蚀 D.木材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9月月考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①CH3OH(g)+3/2O2(g) = CO2(g) + 2H2O(g) △H = a kJ·mol- 1
②CH4(g) + 2O2(g) = CO2(g) + 2H2O(g) △H = b kJ·mol-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键键长小于H—H键
B.甲烷的燃烧热为b kJ·mol -1
C.2CH3OH(g)=2CH4(g)+O2(g) △H=2(a—b) kJ·mol- 1
D.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l: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c kJ,则
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c/(a+2b)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文)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0分)某化学小组欲以CO2主要为原料,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并对CO2与NaOH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资料获悉】
1、“侯氏制碱法”原理: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2、Na2CO3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然后再发生NaHCO3+HCl= NaCl+H2O +CO2↑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1)装置乙的作用是 。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 、洗涤、灼烧。NaHCO3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取加热了t1 min的NaHCO3样品29.6 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曲线c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4)若将装置甲产生的纯净的CO22.24L(标准状况下)通入1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心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10.16g,则W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文)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属于
A.混合物 B.酸 C.盐 D.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