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增加,B极质量减少,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分别为


  1. A.
    A是Zn,B是Cu,C是稀硫酸
  2. B.
    A是Cu,B是Zn,C是稀硫酸
  3. C.
    A是Fe,B是Ag,C是稀AgNO3溶液
  4. D.
    A是Ag,B是Fe,C是稀AgNO3溶液
D
由题意电流表G发生偏转,说明形成了电流,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又A极质量增加,B极质量减少,即可得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通常负极的活动性比正极的活动性强,且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错,该原电池装置中A极质量减少,B极质量不变;
B错,该原电池装置中A极质量不变,B极质量减少;
C错,该原电池装置中A极质量减少,B极质量增加;
D正确,其电极反应式为:A极(正极):2Ag++2e= 2Ag,A极质量增加;B极(负极):Fe—2e= Fe2+;B极质量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CaF2的Ksp=5.3×10-9 mol3/L3,在F-浓度为3.0mol/L的溶液中,Ca2+可能的最高浓度是


  1. A.
    1.8×10-9 mol/L
  2. B.
    1.9×10-10 mol/L
  3. C.
    5.9×10-10 mol/L
  4. D.
    5.9×10-9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分子的所有原子肯定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1. A.
    ClCH=CHCl
  2. B.
    CO2
  3. C.
    CH≡CH
  4. D.
    CH3C≡C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0 mL 2 mol·L-1的NaCl溶液(ρ=1.10 g·mL-1)在铜电极的电解池中于不断搅拌下进行电解。当在阴极上有22.4 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放出时停止电解。电解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1. A.
    12.72%
  2. B.
    7.96%
  3. C.
    8.30%
  4. D.
    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有机物X(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中,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肉为多,经测试,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①1mol X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5mol H2 
②x与醇(ROH)或羧酸(RCOOH)在浓H2SO4和加热条件下均可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产物
③X在一定条件下的分子内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对X的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


  1. A.
    X分子中肯定有碳碳双键
  2. B.
    X分子中可能有三个羟基和一个-COOR官能团
  3. C.
    X分子中可能有三个羧基
  4. D.
    X分子中可能有一个羟基和二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出现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现象的是


  1. A.
    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
  2. B.
    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
  3. C.
    石灰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4. D.
    食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1. A.
    4 ℃时2.7 mL水
  2. B.
    2.8 g CO
  3. C.
    6.02×1022个HCl分子
  4. D.
    4.9 g 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用ΔH表示,其值为负,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值为正,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如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 3 kJ/mol,含义为: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每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分别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 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三种酸均过量),充分反应后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1. A.
    ΔH1 >ΔH2
  2. B.
    ΔH2>ΔH3>ΔH1
  3. C.
    ΔH1=ΔH2=ΔH3
  4. D.
    ΔH1>ΔH3>Δ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每摩单质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为Y kJ,则1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1. A.
    -Y kJ/mol
  2. B.
    -(10X-Y) kJ/mol
  3. C.
    -(5X-0.5Y) kJ/mol
  4. D.
    +(10X-Y)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