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6)若1.00L 1.00mol•L-1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

分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缺少的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5)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氢氧化钠不过量,反应不完全,放出的热量偏小;
(6)根据中和热的概念:稀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求出中和热以及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0.50mol/L盐酸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氢氧化钠不过量,反应不完全,放出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偏小;
(6)1.00L 1.00mol•L-1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即生成2mol水放出114.6kJ的热量,反应的反应热为-11.46kJ/mol,中和热为-57.3kJ/mol,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
故答案为:-57.3 kJ/mol;$\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 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中和热的测定步骤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中和热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有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可能有分子参加;⑤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⑤B.只有③C.③④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室温下,在某NaHSO4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为0.6mol/L,若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离子总浓度为0.6mol/L的B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溶液中c(Na+)=c(OH-)+c(HSO${\;}_{4}^{-}$)+2c(SO${\;}_{4}^{2-}$)
B.混合后溶液pH值为13
C.混合溶液中c(Ba2+)+c(Na+)+c(H+)=c(SO${\;}_{4}^{2-}$)+c(OH-
D.加入Ba(OH)2溶液后混合溶液水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合成氨N2(g)+3H2(g)?2NH3(g)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
(1)合成氨的原料气H2可由CH4和H2O(g)在高温下反应获得(同时产生CO).已知CH4、CO、H2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kJ•mol-1、283.0kJ•mol-1、285.8kJ•mol-1,H2O的汽化热为44kJ•mol-1.写出由CH4制取H2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H2O(g)=CO(g)+3H2(g)△H=+206.1kJ/mol
(2)在一定温度下,合成氨在恒压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的标志有ce(填序号)
a.3v(H2)=2v(NH3)     b用NH3、N2、H2表示反应速率比为2:1: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e.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f.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3)某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在三个不同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N2和H2,起始浓度均为c(N2)=0.1mol/L,c(H2)=0.2mol/L,反应过程中c(N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中曲线I、Ⅱ、Ⅲ所示

①该反应在实验I中,从开始达到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mol/(L•min),其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为208.3.(保留一位小数)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容器中通人氦气,平衡将不移动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移动”);此时,平衡常数的值将不变(填“变大”“变小”“不变”)
②已知Ⅱ、Ⅲ装置中各有一个条件与I不同,据图所示推测Ⅱ、Ⅲ不同于①的条件分别是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
(4)实验室研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中H2和N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n(H2)/n(N2)]对合成氨的影响.在恒温下1L容器中,将总物质的量一定的H2和N2以不同的氢氮比进行反应,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氨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M点对应的横坐标为3,达到平衡时,已知N2的体积分数为15.6%,则M点对应的纵坐标为3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反应X+2Y=R+2M中,当32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  )
A.4:11B.16:9C.8:11D.3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不能鉴别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铜B.碳酸氢钠C.石蕊溶液D.金属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5℃时,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粒子种类不相同B.c(OH-)前者大于后者
C.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D.分别加入NaOH固体,c(CO32-)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根据有机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Ⅰ.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写出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H2O.
(2)写出B和D中官能团的名称羟基、羧基.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类型:加聚反应.
(4)写出反应 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H2O$→_{△}^{催化剂}$CH3CH2OH,2CH3CH2OH+O2$→_{△}^{Cu}$2CH3CHO+H2O.
Ⅱ.“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2H5+H2O
(2)浓硫酸的作用是:①催化作用;②吸水作用.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防止倒吸.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单质铝常温下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小熔点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