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
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I的化学性质与
I相同
B. I的原子序数为53
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碱金属的电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B.都是强还原剂
C.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H3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C. C、D、E的半径:C>D>E
D.化合物AE与CE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装置是某种气体X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必要时可加热)。所用的试剂从下列试剂中选取2~3种:硫化亚铁、二氧化锰、铜屑、氯化铵、稀硝酸、浓盐酸、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所选药品a是________,b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选的药品制取X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刚开始时A中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A为正盐。
(1)推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