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发现了电子 | B. | 根据α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 ||
C. | 引入的量子学说 | D. | 提出较为系统的化学原子学说 |
分析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答 解: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俗称X光);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所以B符合,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为背景,着重考查原子的结构化学发展的历史,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Ba(OH)2溶液中加稀硫酸:Ba2++OH-+H++SO42?═BaSO4↓+H2O | |
B. |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Cl2↑+H2↑+2OH- | |
C. |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 |
D. | 足量CO2通入NaOH溶液:CO2+2 OH-═CO3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 |
C. | 1 L 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 NA | |
D. |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溶液M | 物质X | 物理量y |
A | 含Mg2+、Al3+、NH4+的溶液 | KOH溶液 | 沉淀的物质的量 |
B | 含CO32-、HCO3-的溶液 | 盐酸 | 二氧化碳的体积 |
C | 含OH-、AlO2-、SiO3 2-、CO32-的溶液 | NaHSO4溶液 | 沉淀的质量 |
D | 含Ba(OH)2、NaOH、NaAlO2的溶液 | CO2 | 沉淀的物质的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22.4L NO与11.2L O2混合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NA | |
B. |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C-H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 |
C. | l mol Cu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NA | |
D. | 100mL l mol•L-1KClO溶液中,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直径介于1-100纳米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
B. |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由于光被胶体粒子散射而形成的 | |
C. | 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的孔隙 | |
D. | 溶液时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CH3+所含的电子数为9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 L HF的分子数为0.5NA | |
C. | 39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 |
D. | 1 mol乙醇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8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