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H>0,△S>0;    B.△H>0,△S<0;
C.△H<0,△<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CD.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Ⅱ.在温度t℃下,某NaOH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12;t大于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序号NaOH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
20.000.008
20.0020.00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4.

分析 (1)由图1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正反应为熵减过程;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
(3)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4)由图2可知,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根据v=$\frac{△c}{△t}$计算v(CH3OH),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5)使n(CH3OH)/n(CO2)增大,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
Ⅱ.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10-12;常温下Kw=10-14,结合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分析判断;依据酸碱中和反应定量关系计算判断;某NaOH溶液中kw=c(H+).c(OH-)=10-12,当盐酸的体积为0时,测定溶液的PH是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则溶液中c(OH-)=$\frac{10{\;}^{-12}}{10{\;}^{-8}}$mol/L=10-4 mol/L,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根据混合溶液的pH计算酸的浓度,从而得出盐酸溶液的pH.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正反应为熵减过程,即△S<0;
故选C;
(2)可逆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故答案为:$\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3)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4)由图2可知,10min达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所以v(CH3OH)=$\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3v(CH3OH)=3×0.075mol/(L•min)=0.225mol/(L•min);
故答案为:0.225;
(5)使n(CH3OH)/n(CO2)增大,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
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n(CO2)减小,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C正确;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平衡时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
E.充入He(g),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变化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E错误;
故选CD;
Ⅱ.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10-12;常温下Kw=10-14,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此温度下离子积常数大于常温下离子积常数,说明温度高于25°C;
当盐酸的体积为0时,测定溶液的PH是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则溶液中c(OH-)=$\frac{10{\;}^{-12}}{10{\;}^{-8}}$mol/L=10-4 mol/L;
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溶液的pH=6,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知,该溶液呈中性,则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则c(HCl)=c(NaOH)=10-4 mol/L,所以盐酸的pH=4,
故答案为:1×10-12;大于;4.

点评 考查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积常数应用,溶液PH计算应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5)中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可以借助平衡常数分析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其中A、B处在同一周期,A、C处在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A和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ⅣA族
(2)A与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是,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3)这四种元素中的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O>CH4>SiH4.(用化学式表示)
(4)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NaOH,与常见的两性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
A.稀HNO3B.CuSO4溶液C.FeCl3溶液D.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为类铅元素.下面有关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
A.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其常见价态为+2、+4、+6
C.它的金属性比铅强D.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B.在t1~(t110)s时,v(A)=v(B)=0
C.t1 s时反应物A转化率为60%
D.0~t1 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frac{0.2}{{t}_{1}}$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甲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工业上用CH4和H2O(g)为原料,通过反应I和II来制备甲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反应(容积为l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CH4(g)+H2O(g)$\stackrel{一定条件}{→}$CO(g)+3H2(g)   I.
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mol/(L•min)
②图中的P1<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2.25×10-4
③该反应的△H>0 (填“<”、“>”或“=”).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a mol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frac{\underline{\;催化剂\;}}{\;}$ CH30H(g);△H<0Ⅱ.
①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BD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人lmolCO和3mol H2
②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适宜温度和压强,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了右边的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T(℃)n(CO)/n(H2p(MPa)
l1501/30.1
2n1/35
3350m5
a.右表中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n=150,m=$\frac{1}{3}$.
b.根据反应Ⅱ的特点,如图是在压强分别为0.1MPa和5MPa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指明图中的压强px=0.1 M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将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铁屑.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氢气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为何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氢气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综上所述,关于Fe(OH)2制备的改进方法很多,核心问题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除去;二是反应过程必须与O2隔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2H2O═2NaOH+H2B.CO2+Ca(OH)2═CaCO3↓+H2O
C.2H2O2$\frac{\underline{\;MnO_{2}\;}}{\;}$ 2H2O+O2D.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中的碳含量依次降低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