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NaOH溶液的体积/mL | 盐酸的体积/mL | 溶液的pH |
① | 20.00 | 0.00 | 8 |
② | 20.00 | 20.00 | 6 |
分析 (1)由图1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正反应为熵减过程;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
(3)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4)由图2可知,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根据v=$\frac{△c}{△t}$计算v(CH3OH),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5)使n(CH3OH)/n(CO2)增大,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
Ⅱ.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10-12;常温下Kw=10-14,结合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分析判断;依据酸碱中和反应定量关系计算判断;某NaOH溶液中kw=c(H+).c(OH-)=10-12,当盐酸的体积为0时,测定溶液的PH是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则溶液中c(OH-)=$\frac{10{\;}^{-12}}{10{\;}^{-8}}$mol/L=10-4 mol/L,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根据混合溶液的pH计算酸的浓度,从而得出盐酸溶液的pH.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正反应为熵减过程,即△S<0;
故选C;
(2)可逆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故答案为:$\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3)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4)由图2可知,10min达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所以v(CH3OH)=$\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3v(CH3OH)=3×0.075mol/(L•min)=0.225mol/(L•min);
故答案为:0.225;
(5)使n(CH3OH)/n(CO2)增大,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
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n(CO2)减小,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C正确;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平衡时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
E.充入He(g),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变化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E错误;
故选CD;
Ⅱ.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10-12;常温下Kw=10-14,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此温度下离子积常数大于常温下离子积常数,说明温度高于25°C;
当盐酸的体积为0时,测定溶液的PH是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则溶液中c(OH-)=$\frac{10{\;}^{-12}}{10{\;}^{-8}}$mol/L=10-4 mol/L;
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溶液的pH=6,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知,该溶液呈中性,则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则c(HCl)=c(NaOH)=10-4 mol/L,所以盐酸的pH=4,
故答案为:1×10-12;大于;4.
点评 考查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积常数应用,溶液PH计算应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5)中只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使该比值减小,可以借助平衡常数分析理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稀HNO3 | B. | CuSO4溶液 | C. | FeCl3溶液 | D. | AgNO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 B. | 其常见价态为+2、+4、+6 | ||
C. | 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 D. | 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 |
B. | 在t1~(t110)s时,v(A)=v(B)=0 | |
C. | t1 s时反应物A转化率为60% | |
D. | 0~t1 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frac{0.2}{{t}_{1}}$mol/(L•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编号 | T(℃) | n(CO)/n(H2) | p(MPa) |
l | 150 | 1/3 | 0.1 |
2 | n | 1/3 | 5 |
3 | 350 | m |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Na+2H2O═2NaOH+H2↑ | B. | CO2+Ca(OH)2═CaCO3↓+H2O | ||
C. | 2H2O2$\frac{\underline{\;MnO_{2}\;}}{\;}$ 2H2O+O2↑ | D. | CaCO3+2HCl═CaCl2+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 |
B. | 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中的碳含量依次降低 | |
C.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 |
D. |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