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2)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3)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
(4)转化率是物质的减少量与初始量的比值,计算三个阶段B的转化率,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1mol/L:3mol/L:2mol/L=1:3:2,
故答案为:1:3:2;
(2)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3)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
故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frac{3mol/L}{6mol/L}$×100%=50%,αⅡ(B)=$\frac{3mol/L-1.86mol/L}{3mol/L}$×100%=38%,
αⅢ(B)=$\frac{1.86mol/L-1.5mol/L}{1.86mol/L}$×100%=19%,
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值19%;
故答案为:αⅢ(B);19%.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注意合理分析题中信息数据,本题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 |
B. |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 |
C. | 已知pOH=-lg[c(OH-)],又知体温下正常人的血液pH=7.35,则血液的pOH为6.65 | |
D. | KCN溶液中有剧毒HCN挥发出来,为了减少HCN的生成,最佳方法是加入K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 B. | 碳化钙与食盐水反应制取乙炔 | ||
C. | 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 | D. |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可以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 |
B. | 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C. | 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D. | 水溶液中Fe2+、H+、SO${\;}_{3}^{2-}$、ClO-不能大量共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 | |
B. |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 |
C. |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 |
D. | 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常压下,11.2LNH3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 |
B. | 常温常压下,80gS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H2中所含原子数为NA | |
D. | 2 L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NA个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