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烧杯中B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 | |
B. | 甲烧杯中A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 e-═2H2O+O2↑ | |
C. | 烧杯中D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 e-═2H2↑ | |
D. | 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C极附近先变红 |
分析 电解时,甲烧杯中:A极(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B极(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乙烧杯中:C极(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D极(阴极)反应式为2H++2e-=H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B极(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有0.02mol电子通过,能析出0.01mol铜,最多可析出铜0.64g,故A正确;
B.甲烧杯中A极是阳极,该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B正确;
C.烧杯中D极是阴极,该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正确;
D.D极(阴极)反应式为2H++2e-=H2↑,由于H+放电,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D极附近溶液呈碱性(有NaOH生成)先变红,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电解原理知识,侧重于电极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明确电极反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把握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 |
B. | 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 |
C. | Fe(OH)3胶体的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 |
D. |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2gCH4所含原子数为NA | |
B. | 101KPa、298k时,4.9LO2的原子数为0.4NA | |
C. | 2.0mol/L K2CO3溶液100mL中K+数目为0.4NA | |
D. | 11.2gFe与Cl2反应时失电子数为0.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
B. | 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 | |
C. |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
D. |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一定有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SO42-+Ba2+═BaSO4↓ | |
B. |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 |
C. | 醋酸滴在锌片上:Zn+2H+═Zn2++H2↑ | |
D. | Na2C0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