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
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W | X | |
Y | Z |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两个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第一组: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
(1)称取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是否含有Fe2+,应选择加入的试剂为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672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据此推知气体Y 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2)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
(3)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
(5)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第二组: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
(6)KMnO4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用是
(7)该实验中已经知道的数据有气体流速a L/min、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b L,其浓度为c mol/L。若从气体通入到紫色恰好褪去,用时5分钟。则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 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E为红棕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①、②都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B、C、D、H是单质;B、C、D、F、G、H常温下是气态; F、P 和H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F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G为四原子10电子分子,化合物M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子内共有58个电子。
(1)写出F的化学式 、P的电子式 ;
(2)在G的水溶液中,阳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写出K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验室中,向饱和H水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制得浓度较大的P的水溶液。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Cl与
Cl得电子能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 Y | ||
Z | W | Q |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X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该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需要的电子数小 于其次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X
C.X的单质一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D.X元素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烧碱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10 mL淀粉溶液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下图所示),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
C.袋内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D.袋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