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关系式能说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的是(  )
A.3v(N2)=v(H2B.v(N2)=v(NH3C.2v(H2)=3v(NH3D.v(N2)=3v(H2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A.两种物质都是正反应速率,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3v(N2)=v(H2),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当2v(N2)=v(NH3)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v(N2)=v(NH3)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2v(H2)=3v(NH3),反应方向相反且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当3v(N2)=v(H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v(N2)=3v(H2)时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判断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反应方向必须相反,且各物质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必须等于其计量数之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 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分子可表示为 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
B.糖尿病人尿糖也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糖尿病人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被转化成有机物 M.M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通过样品的质谱测得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②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 (CH3CH2OH) 有三种氢原子(如图1).经测定,有机物M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
③将M溶于水,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
试推导写出 M 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气体中,极易溶于水的是(  )
A.Cl2B.NH3C.C2H4D.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根据反应式:①2Fe3++2I-=2Fe2++I2   ②Br2+2Fe2+=2Fe3++2Br-,判断下列粒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2>Fe3+>I2B.I->Fe2+>Br-C.Br2>I2>Fe3+D.Fe3+>I2>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下列仪器的编号回答问题:
①容量瓶   ②蒸馏烧瓶   ③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⑦分液漏斗
(1)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②⑤;  
(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有①⑦;
(3)标有零刻度的有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Fe3+、NH${\;}_{4}^{+}$、Cl-、H+B.Fe2+、H+、CO${\;}_{3}^{2-}$、Cl-
C.Fe3+、OH-、SO${\;}_{4}^{2-}$、Cl-D.Fe2+、Ca2+、NO${\;}_{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制取原理错误的是(  )
A.金属钠的制取:2NaCl(熔融)$\stackrel{通直流电}{→}$2Na+C12
B.金属镁的制取:MgO+CO$\stackrel{加热}{→}$Mg+CO2
C.金属铬的制取:Cr2O3+2Al$\stackrel{高温}{→}$2Cr+Al2O3
D.金属汞的制取:2HgO$\stackrel{加热}{→}$2H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写出下列名称的结构简式:
(1)2,4-二甲基-3,3-二乙基己烷;
(2)2,3,5-三甲基-3,4,4-三乙基辛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2)填写编号③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③2Na+2H2O=2NaOH+H2
实验④Mg+2HCl=MgCl2+H2↑,
实验⑤2Al+6HCl=2AlCl3+3H2↑;
(2)实验结论: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