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frac{V}{{V}_{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 的电离程度随lg $\frac{V}{{V}_{0}}$的增大而增大
B.ROH 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 $\frac{V}{{V}_{0}}$=2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frac{c({M}^{+})}{c({R}^{+})}$减小

分析 A.根据图示信息:lg$\frac{V}{{V}_{0}}$数值越大,溶液的pH越小,所以碱性越弱,据此确定MOH 的电离程度变化;
B.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增大;
C.若两种溶液无限稀释,最终其溶液中c(OH-)接近于纯水中c(OH-);
D.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当lg$\frac{V}{{V}_{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电离.

解答 解:A.根据图示信息:lg$\frac{V}{{V}_{0}}$数值越大,溶液的pH越小,所以碱性越弱,MOH 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由图示可以看出ROH为弱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增大,b点溶液体积大于a点,所以b点浓度小于a点,则ROH电离程度:b>a,故B正确;
C.若两种溶液无限稀释,最终其溶液中c(OH-)接近于纯水中c(OH-),所以它们的c(OH-)相等,故C正确;
D.根据A知,碱性MOH>ROH,当lg$\frac{V}{{V}_{0}}$=2时,由于ROH是弱电解质,升高温度能促进ROH的电离,所以c(M+)/c(R+)减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碱无论任何稀释都不能变为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接近中性时要考虑水的电离,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提纯或除杂,可采用相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是(  )
A.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小苏打杂质;分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碘单质
B.除去粗食盐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C.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  )
A.AlCl3+3H2O═Al(OH)3+3HCl
B.Na2CO3+2H2O?H2CO3+2NaOH
C.碳酸氢钠溶液:HCO3-+H2O?H2CO3+OH--
D.NH4Cl溶于D2O中:NH4++D2O?NH3•D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16.8g碳酸氢钠与11.7g过氧化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得到残余固体X.
(1)写出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气体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2)残余固体X的成分是C.
A.Na2O2、NaOH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3)向固体X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请以V(HCl)为横坐标,V(CO2)为纵坐标,画出产生CO2的体积和加入稀盐酸溶液体积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有如图所示物质相互转换关系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FeCl2,D的化学式KCl;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3)向G溶液中加入A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向G溶液中加入铜片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4)简述B溶液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出现红色,则证明含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

(1)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H=+206.4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若1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转化率为90%.
(2)图1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14.5%.
(3)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4)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IV.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任写两种):①对原料气加压②分离液氨,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2
B.消耗1 mol氧化剂,转移电子3 mo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Br2通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A
B.60 g SiO2中所含Si-O键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5.6 g环丙烷和聚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
D.1 mol/L 13CH3OH溶液中溶质含有的中子数为1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工业常用燃料与水蒸气反应制各H2和CO,再用H2和CO合成甲醇.
(1)制取H2和CO通常采用:C(s)+H2O(g)?CO(g)+H2(g)△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
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生成IL H2气体时吸收131.4kJ的热量
C.若CO(g)+H2(g)?C(s)+H2O(l)△H=-QkJ•mol-1,则Q<131.4
D.若C(s)+CO2(g)?2CO(g)△H1;CO(g)+H2O(g)?H2(g)+CO2(g)△H2 则:△H1+△H2=+131.4kJ•mol-1
(2)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也可以生成H2和CO.该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己知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不同时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0min2min4min6min
CH42.001.761.60n2
H20.000.72n11.2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0min~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8mol•L-1•min-1
②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20%.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ad(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CH4)与c(CO)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v(CH4)=v(H2
( 3 )合成甲醇工厂的酸性废水中含有甲醇(CH3OH),常用向废液中加入硫酸钴,再用微生物电池电解,电解时Co2+被氧化成Co3+,Co3+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达到除去甲醇的目的.工作原理如图(c为隔膜,甲醇不能通过,其它离子和水可以自由通过).

①a电极的名称为阳极.
②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6Co3++CH3OH+H2O=6Co2++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