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中错误的实验操作是
A.除去CO中的CO2 B.萃取时振荡混合液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12月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新制氯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包括Cl2、H2O,含有的离子包括H+、Cl-、ClO-
B.新制氯水在光照下分解释放出无色气体
C.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能力变弱
D.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先变红后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1NA B.22 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11.2 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 ,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 ,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 。能缓慢发生反应或微热时能发生反应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下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 。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若将(2)的Ba(OH)2换为氢硫酸,则通入X气体后的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图中:即使MnO2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棕色的烟
D.Ⅳ图中:水可以充满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既能生成气体,又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溶液 B.Ba(OH)2稀溶液
C.MgCl2溶液 D.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天津市五区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2分)已知金属单质A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 D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F为红褐色固体。无色气体甲遇气体丙立即生成红棕色的气体乙。(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的条件略)。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G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整个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中,若将充满气体乙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液体占试管总体积_______________。
(5)某种贫血症患者应补充C物质的阳离子。含该离子的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就是保护该离子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检验长期放置的药片已经失效,将药片去除糖衣后研碎,取少量研碎的药片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然后滴加数滴__________溶液,溶液显__________色,表明该药片已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天津市五区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mL 1mol ·L_1NaOH与1mol ·L_1的硫酸反应,溶液呈中性,则硫酸的体积为 ( )
A.5 mL B.l0 mL
C.20 mL D.4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下述试剂中能使其转化为无污染的N2的是
A. H2O2 B. NH4Cl C. NaCl D. 浓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